[发明专利]一种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4024.1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5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马艳军;和为;刘伟;吴礼文;李伟;刘璇;吴华;王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28 | 分类号: | G06F1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0 | 代理人: | 罗朋,周建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话文 文言文 之间 进行 文体 转换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技术。
背景技术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散文等多种文体。
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语言往往更为简洁典雅。在移动应用中,比如手机短信中能够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含义;同时在游戏(比如与历史相关的游戏)、网上聊天等场景中,用文言文要么更符合场景的需求,要么能显得风趣幽默,更好地起到娱乐休闲的效果。
然而,文言文学习往往无法一蹴而就,大多数人无法流利使用文言文,这使得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的文体转换成为一种需求,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用户输入的白话文;
b根据所述白话文,基于翻译模型,并结合文言文属性信息,将所述白话文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文言文;
c将所述文言文提供给所述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转换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白话文;
第一转换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白话文,基于翻译模型,并结合文言文属性信息,将所述白话文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文言文;
提供装置,用于将所述文言文提供给所述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获取用户输入的白话文,根据该白话文,基于翻译模型,并结合文言文属性信息,将该白话文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文言文,并将该文言文提供给该用户,满足了用户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需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可以由用户选择所需转换的文言文文体,结合该文言文文体所对应的文言文属性信息,将用户输入的白话文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文言文,更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获取用户特定应用场景中所输入的白话文,将该白话文转换成对应的文言文,并在该特定应用场景中提供给该用户,更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也可获取用户输入的文言文,根据该文言文,基于翻译模型,将该文言文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白话文,满足了用户从文言文转换至白话文的需求,更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设备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用于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进行文体转换的设备示意图。转换设备1包括第一获取装置101、第一转换装置102和提供装置103。
其中,第一获取装置101获取用户输入的白话文。具体地,用户通过与用户设备的交互,在该用户设备的输入框内输入了白话文,该第一获取装置101通过与该用户设备的交互,例如通过一次或多次调用该用户设备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其他约定的通信方式,获取该用户所输入的白话文。
在此,该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手写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计算机、手机、PDA、掌上电脑PPC或IPTV等。该输入框包括但不限于短信输入框、即时通信输入框、搜索输入框、游戏对话输入框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获取用户输入的白话文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获取用户输入的白话文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能理解上述用户设备及输入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用户设备或输入框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4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