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躯体支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3748.4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甘屹;李杨;高强;郭家忠;刘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H5/00 | 分类号: | B25H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躯体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躯体支撑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车间作业或者机器维修的过程中,由于作业环境不同、车间机器种类繁多且安放位置各异,常常需要现场操作人员登高、俯卧或者仰卧作业,作业位置灵活多变。这些工作环境都不利于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工作便捷,需要躯体支撑机架对现场操作人员提供保护和便利。但是现有的躯体支撑机架采用焊接整体式的结构,不易装拆,不易调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支撑模式单一,不利于多场地多方式作业。第二、存在安全隐患,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第三、定位结构不合理不可靠,严重影响作业质量和人身安全。第四、调整性能差,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躯体差异进行相应调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躯体支撑装置,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使用者上半身的俯卧台;用于让使用者站立的站台;位于站台下方的移动单元;以及调节单元。其中,调节单元具有支撑架、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支撑架的上端与俯卧台可滑动地连接,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接,第二升降机构与站台相连接,并穿过站台与移动单元相连接,并且能够沿移动单元水平移移动并固定在移动单元的一定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共用一个丝杆。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俯卧台与支撑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调节单元与移动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俯卧台与移动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俯卧台具有俯卧台本体,该俯卧台本体的底部具有导向套,可与支撑架的一端滑动连接或者与移动单元滑动连接,导向套上具有螺纹通孔,和穿过该螺纹通孔的用于固定支撑架的螺丝。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俯卧台的两侧具有扶手,俯卧台的底部两侧具有工具箱。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站台具有台面,台面的周围具有护栏,台面的中间安装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的中间有丝杆穿过,第一升降机构能够相对丝杆上下运动。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移动单元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矩形管构件和第二矩形管构件,第一矩形管构件上具有滑槽,丝杆的底部具有丝杆头,该丝杆头在滑槽中滑动,滑槽的侧壁具有与外界相通的槽口以及穿过该槽口并固定丝杆头的固定螺母。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二矩形管构件的两端安装有万向轮,第一矩形管构件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第二矩形构件的中间,另一端安装有万向轮。
另外,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滑槽的两端设置有止挡块。
发明作用与效果
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由于采用了第一升降机构,因此可以调整俯卧台与地面和与站台之间的距离,由于采用了与站台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因此能够调节站台与地面的间距。另外由于支撑架与俯卧台之间为可滑动连接,因此能够调节俯卧台与站台之间的水平距离。并且,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能够拆卸并使用俯卧台与移动单元重新组合形成低位躺卧模式,因此本发明的躯体支撑装置可应用于各种需要支撑身体的场合,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灵活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在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的俯卧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的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的T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的支撑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的涡轮丝杆螺旋升降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的俯卧台、支撑架和升降机构的装配示意图;以及
图8是本发明躯体支撑装置在低位躺卧模式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7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