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肝外伤加压式止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3703.7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1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傅志仁;滕飞;丁国善;王正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伤 加压 止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外伤加压式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脏器,肝外伤约占腹部创伤的20%左右,是较常见的腹部损伤,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对肝脏损伤的6级分级法,Ⅲ级以上的损伤即为严重肝外伤,其死亡率达50%以上,合并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时其死亡率高达80%-90%。肝外伤最为彻底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受损肝段或肝叶,有效止血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感染、胆漏等并发症。但严重肝外伤往往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甚至出现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加之损伤部位的不确定性,一期肝切除往往难以实施。尤其在基层医院或战场条件下,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对创面进行清创、对明显的血管和胆道断端结扎缝合后使用纱布或绷带压迫止血,并迅速转移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但由于严重创伤条件下凝血功能障碍,经过处理的肝脏创面仍有可能持续渗血,转运后送过程中压迫的纱布和绷带移位,可能导致伤员再次大出血死亡。
采用网片包裹肝脏创面与肝周韧带缝合固定的方法是目前公认能够起到较好的压迫止血效果的方法之一。公开发表的《网片包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23例》(《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第6卷第2期,2012年4月)中公开了网片包裹法的使用,通常将正方形的网片根据损伤部位和范围修剪合适形状,先将“U”形网片包裹左肝,网片肝后面的上端固定于肝后下腔静脉左侧下方的膈肌,左肝后近心端1/3缝合固定于下腔静脉左侧的膈肌,远心端2/3固定于后腹膜;“U”型网片另一端与下腔静脉左侧偏上方膈肌固定,膈面与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聚丙烯线缝合固定,脏面裁剪成弧形绕过第一肝门。右肝包裹时,将裁剪后的网片固定于右肝周围韧带及腹膜制成网套,右肝后方近心端1/3缝合固定于肝后下腔静脉右侧下方膈肌,右肝后远方1/2~2/3处不予固定;右肝前上方将网片缝合固定于肝上方下腔静脉右侧上方膈肌,膈面聚丙烯线固定于镰状韧带处的左侧网片边缘。
网片包裹法通过多处固定网片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但均有以下问题:(1)网片包裹法需要开腹后,需要一组医疗人员止血的同时,另一组医疗人员根据损伤部位对网片进行裁剪,增加手术时间、浪费术中资源;(2)术中需要对肝脏进行充分游离、多处缝合以便固定网片,降低手术效率、增加术中风险;(3)“术中剪裁”及缝合操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客观上可能造成包裹“不匹配”及压力不均,而裁剪是否合适以及固定是否确实受到手术医生经验的限制,操作相对复杂、人为因素容易影响压迫止血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对肝脏过分游离、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够持续起到均匀压迫止血效果的止血套。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外伤加压式止血右侧套,主体为套体,套体开口处为套口,套体由曲面的膈面层和平面的脏面层组成,脏面层和膈面层连接处为套体的边缘;套体上至少有三条定位线和至少一条沿套体中间部周向固定的紧固带;
其中第一定位线由一个固定端点和自由段组成,且固定端点位于边缘外侧;
第二定位线和第三定位线分别由抽拉段和位于抽拉段两侧的自由段组成,所述的抽拉段一个端点位于边缘内侧,另一个端点沿膈面层(切线5°~15°向外侧倾斜的投影方向固定于套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膈面层横截面为拱形。
优选的,所述的脏面层为不完整的椭圆形,第一定位线的端点固定于椭圆形边缘外侧,靠近套口,其端点与椭圆的短轴形成夹角θ1为30°±5°,第二定位线与第三定位线的抽拉段的端点在椭圆形边缘内侧,第二定位线的抽拉断端点与椭圆长轴夹角θ2为30°±5°,第三定位线的端点与椭圆长轴夹角θ3为60°±5°。
所述的不完整的椭圆,可以为平行于短轴切割后形成的大于1/2的椭圆,或者沿短轴小于45°的方向切割后形成的大于二分之一的不规则椭圆,对于不规则椭圆而言,以椭圆形长轴为基准,椭圆外侧的弧长大于内侧的弧长。
所述的定位线用于固定套体,使套体不易从光滑的肝脏表面脱落,抽拉段沿膈面层切线的夹角能够保证自由段固定在肝脏表面时,抽拉段与自由段组成的定位线能够形成一个平面,当第二定位线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夹角在5°~15°范围内,第三定位线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夹角在5°~15°范围时,定位线可以达到固定套体的效果,优选的,第二定位线的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夹角为10°、第三定位线的抽拉段与膈面层切线的夹角为10°时,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沟炎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够先缝合后切割的外科切割缝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