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器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3513.5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芝;汪振兴;孟胥里;李荫荣;孙丰超;王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电器盒。
背景技术
汽车电器盒承担着整车电源的输送、分配,上面装有各种继电器、保险,是整车电路的核心部件,它的可靠性与整车线路的可靠性息息相关。目前汽车用电器盒有两种状态:硬线式电器盒和PCB版式电器盒,硬线式电器盒也叫插入端子式电器盒,其内部连接一般通过导线和端子的压接或者整体冲压成型的汇流排来实现;PCB版式电器盒采用集成电路和汇流排形式来实现。无论是硬线式电器盒还是PCB版式电器盒,其固定都需根据周边件情况进行固定结构设计。
现有技术中的硬线式电器盒一般都按照整车的布置空间进行设计,设计的电器盒包括固定结构为一体开模的。电器盒的尺寸大小及其中固定结构是固定的,若电器盒使用在别的车型上,则需要根据电器盒的结构进行空间布置及钣金等周边件配合设计,若空间不足或周边件不能相应更改,则此电器盒不能使用,造成一种车型只能用一种电器盒,其他车型不能借用的情况,因此电器盒的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电器盒通用性差问题,而开发了一种新结构的电器盒,此新型电器盒可根具体车型的空间及周边布置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使得电器盒通用化。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电器盒,包括本体、上盖、下盖和支架;
所述上盖、下盖、本体和支架上均设置有卡接件;
所述本体设置有插件固定结构;
所述下盖中部设置有漏线槽;
所述支架包括卡接部和安装部;
所述支架卡接部上设置有与本体相卡接的限位装置,所述支架安装部上设置有电器盒与周围钣金固定的安装孔;
所述支架的形状与不同车型的周围环境相配合。
所述漏线槽凸出于下盖的外表面,凸出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漏口。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对电器盒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和对电器盒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走线通道。
所述支架的个数至少为一个。
所述上盖和下盖采用PP-TD20材料注塑成型。
所述本体采用PA66+PPE材料注塑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电器盒具有较好的整体结构强度且通用性强,不同的车型只需选择不同的支架进行固定。该电器盒的集成化程度高,本体内的插件固定结构,使得整车线束的对接可以通过电器盒作为固定载体,既增加了电器盒的多功能性,又保证了线束插件固定的可靠性。漏口保证线束可靠性,同时避免线束在漏线槽处晃动产生异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电器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汽车电器盒本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汽车电器盒的等轴侧视图;
图4为汽车电器盒的俯视图;
图5为汽车电器盒下盖的等轴侧视图;
图6为图2卡接件411的示意图;
图7为图2支架43的示意图;
图8为图4卡接件8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1-上盖2-本体3-下盖4-支架5-漏线槽51-漏口6-卡接件7-卡接件8-卡接件9、10-插件固定结构12-支架安装孔22-线束通道21-限位结构411-卡接件41、42、4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实例仅为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发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在阅读及了解本发明的教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汽车电器盒,包括电器盒上盖1、本体2、下盖3和支架(41,42,43)。所述电器盒上盖1与本体2通过卡接件6进行装配,卡接件6包括有设置于上盖配合件62和设置于本体上的配合部61,卡接件6可以方便、快速的使上盖1从电器盒本体2上取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电器盒上盖1采用PP-TD20材料注塑成型。
所述电器盒下盖3的中部设置有漏线槽5,所述漏线槽凸出于下盖的外表面,凸出部分设置有三个漏口51。线束通过漏线槽5后用扎带根据线束的多少选择其中两个漏口进行捆绑,保证线束可靠性,同时避免线束在漏线槽处晃动产生异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下盖3采用PP-TD20材料注塑成型。所述电器盒下盖3与本体2通过卡接件7进行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用全自动炸炒锅
- 下一篇:立体冷冻饮品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