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3224.5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9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丽;陈秀云;马青;尹大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8;G02B27/2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时分法的立体显示方式(例如SG3D,Real D3D显示技术)中,需要配合背光源的扫描来实现优质的显示。通常做法是把背光分为多个扫描区,每个扫描区设有多个光源,在一个扫描区内的光源具有相同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保证每个扫描区光源的开启时间匹配面板的显示,以及在显示画面完成后对应扫描区域关灯。
对于侧入式的背光源结构中,采用透镜型扩散板作为光的传导面,可以有效控制扫描区域光源传输的指向性。在传统直下式背光源结构中,如图1和2所示,第一光源1成阵列分布,并设置在扩散板2的一侧,在进行3D显示时,背光模组形成扫描区A、B、C,每个扫描区对应设有若干个第一光源1。当扫描区A中的第一光源进行关闭,其他扫描区B、C的第一光源发光时,此时,扫描区B、C的光线会进入扫描区A对应的显示区,影响到扫描区对应的显示区的显示质量。
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源在3D显示时,不能有效的实现串扰的控制,从而影响3D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背光源在进行3D显示时,不能有效的实现串扰的控制,从而影响到3D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第一光源和扩散板,在3D显示模式下,所述多个第一光源属于不同的扫描区,每个扫描区对应于一个显示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对应各个扫描区设置的阻挡结构,用于阻挡除当前扫描区之外的其他扫描区中的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传输到所述当前扫描区所对应的显示区。
优选地,每个扫描区对应扩散板上一个导光区,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于当前扫描区对应的导光区与相邻导光区之间的具有反射涂层的挡光面。
优选地,所述当前扫描区对应的其中一个挡光面与相邻扫描区对应的其中一个挡光面形成一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V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V型凹槽的顶角θ为10°~50°。
优选地,还包括:
量子材料;
对应于填充有量子材料的凹槽设置的第二光源,用于生成激发所述量子材料发光的激发光。
优选地,所述量子材料的密度ρ满足:
其中,D为扩散板的厚度,d为凹槽底部距离扩散板的距离,ρ0为常数。
优选地,还包括一驱动模块,用于2D/3D切换显示模式,用于在2D显示模式下驱动所有扫描区中的第二光源发光,以及用于在3D显示模式下,当当前扫描区中的光源处于关闭状态时,关闭当前扫描区对应的第二光源。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源包括蓝光LED光源。
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驱动各个扫描区中的第一光源发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在各个扫描区对应设置有阻挡结构,阻挡了其他扫描区内的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传输到当前扫描区所对应的显示区,减少在3D显示背光源进行扫描时的开灯扫描区对关灯扫描区的光线进入量,从而减小在3D显示时的串扰,提高了立体显示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一种背光模组的光源的分布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扩散板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扩散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驱动模块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间罐车电机定位吊耳焊接用工装
- 下一篇:氮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