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媒体流转分发的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3142.0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梁黎;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21/637;H04N21/643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媒体 流转 分发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频监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媒体流转分发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最基础的业务功能就是媒体流的转分发,即当多个客户端需要同时实时浏览同一个监控前端时,监控前端会以媒体包的形式复制分发给多个客户端。目前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媒体流转分发模式主要包括前端直传模式、前端组播模式以及服务器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会存在网络不稳定导致媒体包发送过程中产生丢包的问题,需要客户端请求重传,所述视频监控系统处理重传请求并重发媒体包。所述前端直传模式主要用于较小规模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且需要由所述监控前端直接进行重传,故而对所述监控前端的性能要求较高。在组播模式和服务器模式中,只要有客户端发生丢包,所述视频监控系统就会将这个需要重传的媒体包广播式的发送给所有客户端,极大地加重了网络负载,极有可能会导致网络丢包现象的进一步恶化。
公布号为CN101931632A的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利用实时传输协议通道进行服务质量保证的方法”,公开了一种丢包重传思想,即接收方在收到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包时,首先在本地缓存并排序,发现丢包后通过RTCP(RTP Control Protocol)通道发送重传包,发送方则响应重传请求,重发丢失的RTP包。但是该技术方案只适用于点对点通信,对于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多个接收方对应同一个发送方的情况下,该技术方案无法起到优化作用,也就无法有效降低了丢包重传带来的广播效应。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针对一对多客户端的视频监控系统在丢包重传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只为丢包客户端发送重传包,从而提出只针对丢包客户端发送重传包的一种媒体流转分发的方法及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媒体流转分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监控前端将媒体流数据打包成数据包并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客户端,所述服务器接收客户端丢失数据包后发送的重传请求;
S2:所述服务器与每一发送重传请求的客户端均创建一条重传请求记录,所述重传请求记录该客户端针对同一重传包的重传请求的引用计数;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同一个客户端针对同一重传包的重传请求时,该重传请求记录中的引用计数加一;
S3:所述服务器根据重传请求记录发送重传包给相应的客户端,每发送一次重传包,该条重传请求记录中与该重传包对应的引用计数减一,直至该条重传请求记录中针对所有重传包的引用计数均为零,清除该条重传请求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将所有数据包存储至环形缓冲区内;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客户端的重传请求后,在所述环形缓冲区内查找是否存在该重传请求对应的重传包,若不存在,进入所述步骤S2;若存在,进入步骤S4:所述服务器从所述缓冲区中提取该重传包发送至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
所述监控前端将媒体流数据根据RTP协议打包,并且为每一打包后媒体流数据均添加一包含序列号的RTP包头形成RTP数据包;
所述客户端接收所述RTP数据包,获得每一RTP数据包中RTP包头中的序列号,根据序列号是否连续判断是否丢失数据包;
所述重传请求为RTCP重传请求数据包,其中包含丢失的RTP数据包的序列号以及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
所述服务器创建的每一所述重传请求记录,在到达清零时间阈值后自动清除。
进一步地所述清零时间阈值为10s。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环形缓冲区存储空间S为:
S=R×1024×1024×T÷8÷D,
其中R代表媒体流传输的码率,其单位为Mbps,D代表每一所述数据包的大小,单位为Byte,T表示客户端发送多次重传请求所需的总时间。
进一步地T≤3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
设定转发模式,所述转发模式包括单纯转发模式、精确重传模式和全缓存模式。
一种媒体流转分发的系统,包括:
传输模块,内置于服务器中,用于将监控前端打包的数据包发送至客户端,并接收所述客户端丢失数据包后发送的重传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