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凿毛处理的预制空心板梁侧模板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2615.5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2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娟秀;叶见曙;姚伟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1/08 | 分类号: | B28B1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凿毛 处理 预制 空心 板梁侧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空心板梁的侧模板,具体涉及一种免凿毛处理的预制空心板梁侧模板。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是我国桥梁建设中的广泛采用的一种桥型。由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铰缝混凝土浇筑时间晚于空心板混凝土,使得粘结面成为铰缝的薄弱环节。因此,这种空心板梁桥的主要病害发生在铰缝新老混凝土粘结面处,表现为铰缝混凝土沿粘结面的开裂。
在实际空心板梁施工中,对空心板混凝土侧表面进行人工凿毛处理是目前较多的做法。凿毛处理是为了增加粘结粗糙度,其机理是增加新老混凝土间的机械咬合力,从而提高沿粘结面的抗剪性能。但随着空心板混凝土强度级别的提高,例如常用C40级或C50级混凝土,人工凿毛十分困难,而且凿除面积很大,要形成施工规范要求的凹凸差不小于6mm且露出至少一半的粗骨料,工程量大且表面凿毛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提高空心板梁桥施工质量以满足空心板梁桥耐久性,有效施工设计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空心板梁连接时不用人工凿毛处理,可以满足铰缝连接所需要的抗剪能力,并且容易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实施的免凿毛处理的预制空心板梁侧模板。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免凿毛处理的预制空心板梁侧模板,包括钢侧模板、位于钢侧模板内侧的钢板条布置区域、焊接于钢板条布置区域上的多组钢板条,多组钢板条平行间隔排列。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每组钢板条由多个单元板间隔排成一行,且相邻两组钢板条的单元板间隔错缝布置。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钢板条布置区域与空心板梁侧表面的铰缝钢筋弯起段区域错开设置。
本发明中,钢板条焊接于侧模板内侧,从而在空心板梁的侧表面形成凹槽形式、具有一定粗糙度的混凝土表面,以满足铰缝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剪性能。该模板施工的空心板梁不用进行人工凿毛处理来增加粘结粗糙度。
本发明设计思路简单明确,通过在侧模板内侧焊接钢板条形成混凝土空心板梁的粗糙表面来满足空心板铰缝的抗剪性能的要求,在空心板梁连接时不用人工凿毛处理,可以满足铰缝连接所需要的抗剪能力,并且容易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实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保证空心板铰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钢板条焊接于侧模板内侧,从而在空心板表面形成预留凹槽形式的粗糙表面,满足铰缝连接所需要的抗剪能力,相对于人工凿毛,本方案可以通过设计钢板条的间距很好地控制粗糙程度均匀性,从而保证空心板铰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2)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如果空心板预制时利用本发明的模板形成预留凹槽形式的粗糙表面来取代人工凿毛处理的表面,一片空心板梁人工凿毛以2个人工来计,一片板梁可节约成本500元,而且还可以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制空心板梁横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面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多个单元板构成一组钢板条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采用整根钢板条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平面图局部放大图。
图中有:钢侧模板1、钢板条2、钢板条布置区域3、铰缝钢筋弯起段区域4、预制空心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免凿毛处理的预制空心板梁侧模板,包括钢侧模板1、钢板条2。钢侧模板1根据预制空心板5尺寸变化;钢板条2焊接于侧模板1内侧的钢板条布置区域3,钢板条布置区域3是空心板梁侧表面的近似竖直段区域,且应避开铰缝钢筋弯起段区域4。
本发明实施例中,钢板条2的厚度采用6mm,宽度为30mm,在钢板条布置区域3多组布置。根据粗糙度要求选定每组间距,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粗糙度是凹槽面积与粘结面总面积的比值,为满足空心板铰缝粘结面抗剪性能的要求,粗糙度控制在10%~40%内比较适宜,根据实际所需粗糙度设计每组钢板条布置的间距。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组钢板条2可以采用与侧模板1同长的单一钢板条,也可以在侧模板1长度范围内,由多个长度为500~800mm的单元板以间隔10mm缝隙排成一行,且相邻两组的钢板条2间隔错缝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车辆发动机的起停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