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平膨胀制冷高速研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2344.3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2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锴;刘戈;张洪华;马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维森通用设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5/00 | 分类号: | B24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3100 河北省衡***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平 膨胀 制冷 高速 研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研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平膨胀制冷高速研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工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的精密加工技术普遍存在着加工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这就限制了精密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高速加工能显著地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加工质量,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先进制造技术。
研磨是一种重要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方法,其定义可以表述为:利用研具通过磨料作用于工件表面,进行微量加工的过程。超精密研磨是指能够获得极高的零件表面质量,它包括浮动研磨、磁力研磨、超声振动研磨、化学机械研磨等加工方法。超精密研磨能实现原子级的材料去除,是实现加工极限精度的有效方法。能实现超精密研磨的关键条件是几乎无振动的研磨运动、严格的温度控制、洁净的工作环境以及细小而均匀的研磨剂,还必须有高精度的检测方法作基础。
目前,国内外研磨加工主要还是采用散粒磨料在慢速研磨机上研磨。其特点是加工精度高、加工设备简单,但是加工精度不稳定、加工耗材成本高、效率低,国内外对光学玻璃、陶瓷、宝石等硬脆材料的研磨抛光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硬度较高的钢质材料研磨抛光经验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透平膨胀制冷高速研磨机由高速压气机(a)、透平膨胀机(b)和高速电机研磨机(c)三部分组成。将空气通入高速压气机(a),输出的压缩空气进入透平膨胀机(b),然后将膨胀后的低温空气(-45℃)直接通入高速电机研磨机(c)的保温腔内,在保温腔内采用电主轴带动高速磨头实现对物体的冷却研磨。
所述的高速压气机(a)是由气浮轴承支撑的,转速6000rpm,压力4Mpa。
所述的透平膨胀机(b)是由气浮轴承支撑的,用于制冷,温度在0~-60℃范围内可调。
所述的高速电机研磨机(c)是由气浮轴承支撑的,转速3000rpm,用于对工件的高速研磨,精度可达800~1000目(13~18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先通过高速压气机将空气压缩,再将压缩后的空气导入透平膨胀机,通过透平膨胀机对空气进行冷却、低温,再将低达-45℃的气体直接通入高速电机研磨机的保温腔内,在保温腔内采用电主轴带动高速磨头实现对物体进行冷却研磨,研磨后的物体表面精度高且稳定性好、研磨过程中不需耗材,加工成本低、并且效率高,不但适用光学玻璃、陶瓷、宝石等硬脆材料的研磨抛光,对于硬度较高的钢质材料同样适用,实现了对物体的精密加工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共有附图1张,其中:
图1是透平膨胀制冷高速研磨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a)高速压气机、(b)透平膨胀机、(c)高速电机研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所示,透平膨胀制冷高速研磨机由高速压气机(a)、透平膨胀机(b)和高速电机研磨机(c)三部分组成。将空气通入高速压气机(a),输出的压缩空气进入透平膨胀机(b),然后将膨胀后的低温空气(-45℃)直接通入高速电机研磨机(c)的保温腔内,在保温腔内采用电主轴带动高速磨头实现对物体的冷却研磨。所述的高速压气机(a)是由气浮轴承支撑的,转速6000rpm,压力4MPa,700m3/h。所述的透平膨胀机(b)是由气浮轴承支撑的,用于制冷,温度在0~-60℃范围内可调。所述的高速电机研磨机(c)是由气浮轴承支撑的,转速3000rpm,用于对工件的高速研磨,精度可达800~1000目(13~18μm)。本发明透平膨胀制冷高速研磨机,先对需要研磨的物体进行低温脆化,然后采用高速电机研磨机高速下进行低温粉碎,从而实现了对物体的精密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维森通用设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维森通用设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稳定输出VMOS续流导通控制电路
- 下一篇:高效反向整流升压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