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二胡校音千斤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02229.6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9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红;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红 |
| 主分类号: | G10C3/12 | 分类号: | G10C3/12;G10D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33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二胡 千斤 | ||
1.组合式二胡校音千斤,是集限定二胡振荡弦长及音律校准功能的组合件;所述的组合式二胡校音千斤,包括:内弦(1)、外弦(2)、琴柱(3)、校音器(4)、显示屏(5)、音律键(6)、内骑扣(7)、硅胶垫片(8)、千斤架(9)、双面粘钩带(10)、内弦螺杆(11)、内弦旋钮(12)、外侧柱(13)、粘钩带孔(14)、外弦螺杆(15)、外弦旋钮(16)、旋钮安装位(17)、辅凸轮(18)、螺杆腔(19)、千斤孔(20)、弦槽(21)、燕尾槽(22)及二胡校音千斤(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斤架(9)上横梁上,设有燕尾槽(22),校音器(4)插合在上横梁上专设的燕尾槽(22)内,校音器(4)与千斤架(9),形成浑然一体的二胡校音千斤(23)的整件;所述的千斤架(9)的外侧,设有外侧柱(13);所述的外侧柱(13)的中心线上,设有上下布局的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的螺杆腔(19);所述的螺杆腔(19),其前端呈椭圆柱孔形,其后端呈圆柱孔形;所述的外侧柱(13)中心线的最下方,设有固定的千斤孔(20);所述的千斤孔(20),呈三角块状,凸出外侧柱(13)下方的前端;所述的螺杆腔(19),其前端为椭圆柱孔结构,其后端为圆柱孔结构;所述的螺杆腔(19),开口于千斤架(9)内侧的内骑扣(7)上,便于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安装;所述的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的前端,呈椭圆柱结构,以规正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在螺杆腔(19)内,可作水平的伸缩运动;所述的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前端,设有向内凹进的弦槽(21);所述的内弦(1)及外弦(2),分别置于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的弦槽(21)中;所述的弦槽(21),采取背靠背设置,以保障相反方向缠绕于琴轴上的内弦(1)及外弦(2)有顺直的走向;所述的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后端,设有与内弦旋钮(12)及外弦旋钮(16)相适配的细螺纹;所述的内弦旋钮(12)及外弦旋钮(16),固定安装于旋钮安装位(17)上;所述的内弦旋钮(12)及外弦旋钮(16)与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的互动,驱动所述的内弦螺杆(11)及外弦螺杆(15),可作水平的伸缩运动,达到微调内弦(1)及外弦(2)张力,实现内弦(1)及外弦(2)音高的精准调整;所述的音高准调操作时,比照校音器(4)数字显示屏(5)提示信号,可快速简捷地实现音高准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二胡校音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斤架(9)内侧,设有内骑扣(7);所述的千斤架(9)外侧,设有外侧柱(13);所述的内骑扣(7),呈1/3的类圆弧状,以适应琴柱(3)截面的形状;所述的内骑扣(7)内,设有容置有强摩擦力、富有弹性硅胶垫片(8)的凹陷,以增长组合式校音千斤(22)固定在琴柱(3)上的稳固性;所述的硅胶垫片(8),其宽度与内骑扣(7)的凹陷相一致,其长度≤琴柱(3)的周长;所述的内骑扣(7),紧紧扣实于硅胶垫片(8)上;所述的内骑扣(7)的上方,设有双面粘钩带(10)能穿过的粘钩带孔(14);所述的双面粘钩带(10),将组合式校音千斤(22)缠绑于琴柱(3)上,解除双面粘钩带(10)缠绑,组合式校音千斤(22)在琴柱(3)上的位置可实现快速调整;所述的内弦旋钮(12)及外弦旋钮(16),与外侧柱(13)的相向面上,设有辅凸轮(18),所述的辅凸轮(18),伸入预设于外侧柱(13)内侧对应的螺杆腔(19)中;所述的内弦旋钮(12)及外弦旋钮(16),由设置于外侧柱(13)上的螺杆腔(19)的限定,实现平稳、规正的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二胡校音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音器(4),采用数字式显示,呈扁方形结构,校音器(4)的宽度,与位于其下方的千斤架(9)宽度相一致;所述的校音器(4)下方的底面上,设有燕尾块;所述的校音器(4),正面设有显示屏(5),下方设有音律键(6);所述的音律键(6),按二胡定调特性,按五度音律,设有上、下组合的六个音律键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红,未经李万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2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