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粉污水过滤回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1853.4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战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思祺服饰染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B08B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过滤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粉污水过滤回收系统,属于煤场污染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视,煤矿废物、废水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我国给排水实践表明,一方面,水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废水却得不到利用,排放后造成污染。煤矿矿区也不例外,西北地区的一些矿区,问题更为突出西北地区降水量仅100~200mm,只有全国年降水量的1/6~1/3。全国地下式资源分布南北差异很大,南方占69%,北方仅占31%,而且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西北矿区多处于山区,水资源更为缺乏,矿区内部水资源往往只能用做小型或临时水源,集中的永久水源则需从矿区外部解决,距离远,高差大,供水成本高。另外,山区地表水又多为间歇性河流,枯洪水季节流量相差悬殊,常年流量稀释能力差,而煤矿井、洗煤厂和辅助企业一般都沿河两岸分布,经处理或未处理的粉尘、污水均直接排放,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污水过滤回收系统。能够有效治理煤粉的废水、粉尘,并回收其中的煤粉进行二次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煤粉污水过滤回收系统,包括污水沉淀池和粉尘回收装置,粉尘回收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废水沉淀池,废水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污水过滤回收罐,污水过滤回收罐的罐体底部设有进水口,罐体内设有滤芯,在罐体内上设有出水口,在罐体顶部设有电机,电机通过转轴连接罐体底部的旋转管,旋转管连接回收管和回收阀。
上述的煤粉污水过滤回收系统,所述粉尘回收装置包括风罩,风罩连接风管和风机,风机的出口连接1个以上的开孔管道,开孔管道插入回收水池中,回收水池连接废水沉淀池。
本发明的污水沉淀池将煤矿井、洗煤厂等地方的废水收集,生产时扬起的粉尘通过粉尘回收装置也收集进入污水沉淀池中,将较大的固体颗粒沉淀,然后通过污水过滤回收罐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可以重复使用,而过滤得到的废渣含有大量的煤炭粉,可以回收后制作粉煤灰等产品,不仅治理了污染,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还能够变废为宝,产生新的价值。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够适应山区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煤粉污水过滤回收系统,如图1所示,修建污水沉淀池1,在粉尘大的生产区域安装粉尘回收装置2,粉尘回收装置2通过管道连接废水沉淀池1,废水沉淀池1可以沉淀较大的固体颗粒。
废水沉淀池1通过管道连接污水过滤回收罐3,污水过滤回收罐3的罐体底部安装进水口4,罐体内环形安装一圈筒体,在筒体内放入滤芯5,在罐体内上安装出水口6,在罐体顶部安装电机7,电机7通过罐体内的转轴8连接罐体底部的旋转管9,旋转管9连接回收管10和回收阀11。
本发明的粉尘回收装置2构造如下,安装风罩12,风罩12连接风管13和风机14,风机14的出口连接多个的开孔管道15,开孔管道15插入回收水池16中,将粉尘排入水中,回收水池16连接废水沉淀池1。
工作过程如下,污水沉淀池1收集所有的生产污水,粉尘回收装置2的风罩12通过风管13和风机14将粉尘收集,然后通过开孔管道15将粉尘排入回收水池16中,然后定期将回收水池16排入污水沉淀池1,污水沉淀池1的污水通过进水口4进入污水过滤回收罐3,由下而上经过滤芯5,过滤后由出水口6排出,当滤芯5内过滤的粉尘过多,污水过滤回收罐3的出水口6出水量减小,污水过滤回收罐3进水和出水端的压力增大,启动回收阀11和电机7,电机7带动旋转管9,依次挡住滤芯5下方的入口,污水过滤回收罐3上方的水反向冲洗,将滤芯5内的粉尘冲入旋转管9,通过回收管10排出罐体,回收得到煤炭粉。反向冲洗后,滤芯5又可以正常过滤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思祺服饰染整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思祺服饰染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1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