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沙型水龙头及清洗沙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00899.4 | 申请日: | 2014-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6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张梁;何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K51/00 | 分类号: | F16K51/00;F16K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沙 水龙头 清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沙泥卡住水龙头而导致漏水的新型水龙头,以及一种方便清洗龙头内沙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主要的地下水源,而挖造水井是用于抽取地下水的主要方法。利用水井抽取地下水的这一现象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村都普遍的存在,为仍未安装自来水的地区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如今大部分地区的水井使用都是用抽水泵将地下水抽入水塔,待到需要使用水时,就将储蓄在水塔中的水由水龙头放出使用。但随着水井和水资源使用量的增加,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而由抽水泵抽取上来的地下水往往带有一些沙泥,沙泥随水一起进入水塔。水塔中的沙泥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会随水流到水龙头出水口,从而导致水龙头开关处会堆积一部分未流出的沙泥,使水龙头开关不能彻底的合拢关上,导致水龙头漏水。在龙头漏水严重的情况下就不得不更换新的水龙头,这样不仅浪费资源,更换龙头也十分费时费力。经检索,未发现有这类防沙型水龙头应用的资料报道和产品面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沙型水龙头及清洗沙泥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防沙型水龙头,由隔水管部分和防沙水龙头部分组成,隔水管部分包括隔水槽和截止阀;防沙水龙头部分包括椭形槽、沉沙槽、槽帽、龙头开关和出水管。
所说的隔水槽的长度为8.0cm,隔水管前后各有1.5cm的螺纹分别用于衔接管道和防沙水龙头。
所说的防沙型水龙头的龙头开关位于椭形槽上,沉沙槽位于椭形槽下方,与之相扣的是槽帽,龙头开关与沉沙槽的右端口对齐,出水管位于椭形槽前方。
所说的沉沙槽深1.8cm,直径为1.4cm,沉沙槽底有0.8cm的螺纹,与之相扣的槽帽深1.0cm,直径为1.4cm,槽帽口有0.8cm的螺纹。
所说的出水管参照水平线向上倾斜4°,出水管为86°的弯管,出水口垂直于地平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防沙型水龙头能除去水中的沙泥,防止龙头开关不能彻底合拢,延长水龙头的使用寿命,易于制作且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节省水资源,便于在农村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予以详述:参照图1和图2,
本防沙型水龙头,由隔水管部分和防沙水龙头部分组成,隔水管部分由隔水槽2和截止阀3组成;防沙水龙头部分由椭形槽4、沉沙槽5、槽帽6、龙头开关7和出水管8组成。
参见图2所说的隔水槽10的长度为8.0cm,隔水槽10前后各有1.5cm的螺纹分别用于衔接管道9和防沙水龙头。
所说的防沙型水龙头的龙头开关15位于椭形槽12上,沉沙槽13位于椭形槽12下方,与之相扣的是槽帽14,龙头开关15与沉沙槽13的右端口对齐,出水管16位于椭形槽12前方。
所说的沉沙槽12深1.8cm,直径为1.4cm,沉沙槽12底有0.8cm的螺纹,与之相扣的槽帽14深1.0cm,直径为1.4cm,槽帽14口有0.8cm的螺纹,沉沙槽13的直径和深度确保了水中泥沙能充分沉降进入沉沙槽12。
所说的出水管16参照水平线向上倾斜4°,为86°的弯管,出水口垂直于地平线,椭形槽12和出水管16的倾斜角度是使未沉降进入沉沙槽13的泥沙能沉降进入沉沙槽13而防止因沙泥卡住龙头开关15导致的水龙头漏水现象发生。
参见图1,本防沙型水龙头使用时,打开截止阀3,使井水由管道1进入椭形槽4,水中的沙泥由于自身重力和水流的作用能进行充分的沉降进入沉沙槽5,而起到了防止沙泥卡住龙头开关7使其不能彻底关上而导致的龙头漏水问题,具有节约水资源的功能,同时从出水管出来的水中就不含有沙泥,具有很好的防沙效果。
本防沙型水龙头的清洗泥沙方法是:根据抽取的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的含沙量的多少,定期对防沙型水龙头进行清洗除沙。除沙时先关闭截止阀3,再打开龙头开关7,然后拧开槽帽6并将里面沉积的沙泥除去,接着用水管对准沉沙槽,对防沙型水龙头内部进行冲洗和除去残留的沙泥。本防沙型水龙头能延长水龙头的使用寿命,并且不用拆卸即可对其进行清洗,使用方便并能节约水资源,易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08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插秧机组合机架
- 下一篇:一种旋耕器的双向安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