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慢性乙型肝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9632.8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侠;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侠;蒋军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P1/16;A61P31/20;A61K35/58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慢性 乙型肝炎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慢性乙型肝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3.5亿人,中国感染者约1.2亿,每年有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胁痛”、“肝瘟”、“积聚”等范畴,其病机为湿热疫毒内侵,肝络疲阻,以致正气亏损、气血失调,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反复活动长久不愈,甚至已有早期肝硬化的可能时,多出现肝肾阴虚证候,临床表现为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目千涩,失眠多梦,耳鸣如蝉,五心烦热,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体瘦,舌质红,舌面少津或有裂纹,无苔或剥苔,脉沉数无力.有研究显示,肝肾阴虚证多为慢性肝病中、后期的常见证候之一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的常见病,现代医药对CHB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保肝、降酶、抗病毒等,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易耐药、易反复、价格昂贵等不足。中医将本病归属“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其病机为湿热疫毒内侵,肝络疲阻,以致正气亏损、气血失调,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反复活动长久不愈,甚至已有早期肝硬化的可能时,多出现肝肾阴虚证候,临床表现为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目千涩,失眠多梦,耳鸣如蝉,五心烦热,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体瘦,舌质红,舌面少津或有裂纹,无苔或剥苔,脉沉数无力.有研究显示,肝肾阴虚证多为慢性肝病中、后期的常见证候之一。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领域中应用多年,乙显示出其抗病毒、调整免疫、改善肝功能、防治肝纤维化,补肝、肾、脾等整体疗法的优势,病毒肝炎多由湿、热、瘀、虚4种情况所致。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急性肝炎治疗不当引起的,大多患者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因此治疗时需辩证论治。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上可分为: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湿邪困脾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血癖证、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等八种,其中肝肾阴虚型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肝肾阴虚型乙型肝炎中医的诊断标准主症: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无。次症:低热,头昏目眩,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脉弦细数。
本发明通过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加以治疗,临床显示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尤其是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本发明还要提供这种中药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为此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包括北沙参、麦冬、 生地黄、枸杞子、太子参、五味子、黄芪、柴胡、茵陈、 当归、丹参、赤芍、 三七、 三棱 、炙鳖甲、 苦参、大黄、甘草。这十八味药物的组合名称为参麦疏肝散。这十八味药物配比优选为:北沙参 5g、 麦冬5g 、生地黄10g 、枸杞子5g、 太子参 4g 、五味子4g、黄芪4g 、 柴胡4g 、茵陈5g、 当归4g、 丹参4g、赤芍4g 、三七5g、 三棱 3g、炙鳖甲3g 、苦参4g 、大黄4g 、甘草3g。
为便于病人服用,有必要将上述中药制成中成药。为此提供如下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将麦冬、太子参 、五味子、 丹参、赤芍、三七醇提并浓缩,其药渣与北沙参、生地黄、枸杞子、黄芪、柴胡、茵陈、 当归、三棱 、炙鳖甲、 苦参、大黄、甘草水提浓缩,醇沉,取上清液浓缩,合并两种浓缩物,即得。
更具体的制备方法,将麦冬、太子参 、五味子、 丹参、赤芍、三七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药渣与北沙参、沙参、生地黄、枸杞子、黄芪、柴胡、茵陈、 当归、三棱 、炙鳖甲、 苦参、大黄、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合并上述稠膏,即得。
所得的稠膏还可以制成各种剂型,比如颗粒剂。
颗粒剂其中一个具体制备方法为:所得混合稠膏再加入加入糊精、可溶性淀粉、甜菊素,制成颗粒,并干燥。这些辅料都也可选用其他药学尚可接受的辅料。
颗粒剂也可以进一步制备成片剂、胶囊剂等。
上述稠膏也可制成口服溶液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侠;蒋军,未经吴侠;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9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瓦斯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保温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