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R控制和双载波调制的逆变器并联环流抑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8736.7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严国庆;邹见效;郑宏;徐红兵;孙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r 控制 载波 调制 逆变器 并联 环流 抑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逆变器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PR控制和双载波调制的逆变器并联环流抑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系统功率容量的增大,单台逆变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目前一种有效解决方法是将逆变器并联运行。但是,由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差异,在并联逆变器之间引入零序环流问题,它会导致逆变器输出电流失真,负载电流分配不平衡,严重时会导致逆变器出现过流故障,甚至损坏功率器件。
为了抑制并联逆变器之间的零序环流,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方法。
隔离法,并联逆变器采用交流侧和直流侧分别供电或者交流侧变压器隔离的方式来截断零序电流通路,零序环流能够得到有效的抑制。但是,因为要增加额外的功率供电电路或者工频变压器,使用这种方法的并联逆变器通常体积庞大而且成本增加,而且使用变压器进行隔离会降低系统的效率。
阻抗法,通过增加并联逆变器的相间电抗器来提供零序环流通路的阻抗。但是,由于电抗器只是在中频或者高频才能产生一个较高的阻抗,而通常低频零序环流对逆变器的影响最大,因而一直效果有限。该方法会相应的增加系统的成本,同时电抗器上面的压降也会增加,降低系统的效率。
单一变流器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将N台并联逆变器当作一台具有3N相的逆变器来控制。但是,单一变流器控制方法的建模和控制器设计用于两台逆变器并联已经比较复杂,如果用于多台逆变器并联,这种方法的实现会变得非常困难,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往往不可行。
滞环电流控制方法,滞环控制用于抑制零序环流,它的控制响应速度较快,精度较高。但是用于零序电流控制时其滞环带宽不好确定,控制器设计不方便。而且当载波频率较低时,系统的零序电流纹波较大。
基于PWM调制算法的零序环流控制,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采用SPWM调制算法,其原理本身不产生零序电压,这是一种开环控制方法,但是其直流电压利用率低;二是采用PI控制的SVPWM单载波调制算法,通过传感器检测并联系统零序环流,利用PI控制器来来抑制零序环流,是一种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零序环流,但是由于零序环流的主要成分是3次及9次基频频率成分,PI控制无法做到无静差跟踪。2002年Z.Ye,D.Boroyevich,J.Choi,F.C.Lee.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上发表的论文Control of circulating current in two parallel three-phase boost rectifiers即使用的该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PR控制和双载波调制的逆变器并联环流抑制系统,通过PR控制的零序电流闭环控制方法抑制低频零序环流,同时通过双载波调制方法以非零矢量来替换零矢量来抑制高频零序环流,具有直流电压利用率高、零序环流小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基于PR控制和双载波调制的逆变器并联环流抑制系统,包括连接电网和负载的N台逆变器,N台逆变器采用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N-1台逆变器分别包括:一坐标变换模块1、一电流控制模块、一SVPWM调制算法模块、一双载波比较模块、一PR控制模块、一组功率开关管、一减法器和三个加法器;第N台逆变器包括:一坐标变换模块2、一电流控制模块、一SVPWM调制算法模块、一双载波比较模块、一组功率开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8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