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钢绞线的H型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7834.9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6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东;杨维朴;谢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晓东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方闻俊 |
地址: | 315450 浙江省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钢绞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各类建筑结构体系的桩基基础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钢绞线的H型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较为常见的混凝土预应力桩有管桩、方桩、H型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桩都有各自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场合环境选择使用。以H型桩为例,包括由预应力钢筋、箍筋和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桩体,桩体的横截面为由两个翼缘和连接于两个翼缘之间的腹板构成H形。
传统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方桩、工字型桩中的预应力钢筋为钢棒,因其系工厂预制,生产效率高,主筋强度相对较高,混凝土强度高、施工便捷、周期较快等优点而为建筑领域大量、广泛采用并一直延续使用至今,在目前传统桩基础工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主筋采用钢棒的混凝土桩存在较多问题,如钢棒脆性较大,其抗拉强度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000MPa,抗拉强度最高值为1420MPa),无法满足目前建筑技术要求;采用钢棒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方便与张拉机构进行张拉,因为钢棒的特性,生产中为了便于拉伸,须采用钢棒镦头的技术,将钢棒热镦出一个蘑菇状的头,以便于将该镦头与桩体端板、张拉板卡住进行预应力张拉,但由于热镦该钢棒的镦头会导致墩头部位的强度受损及材质受损;同时,由于钢棒墩头精度不一致,张拉时无法与端板充分接触,造成端板局部破坏;钢棒由于切割精度控制不够,导致钢棒长度不一,张拉过程中会出现应力不均匀,甚至拉断的现象。上述种种缺陷,导致现有的主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混凝土桩的抗弯、抗剪等技术性能明显不足。工程应用中,由于地震、台风和其他不确定因素会引起建筑物桩基基础上部产生较大的弯矩和水平力,道路桥梁或铁道桥梁也会因为运输车辆的动荷载而产生较大的弯矩和水平力。传统工字型桩往往因为抗弯和抗剪性能不足而无法使用,在高层建筑中表现的尤其严重。此外,在基坑围护、边坡支护等工程中,传统工字型桩因为抗弯和抗剪性能不足无法规模化应用。
显然,混凝土桩体主筋采用钢绞线能够大大提高桩体各方面性能。申请号为201210339885.9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H型支护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预应力钢筋采用钢绞线的H型支护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行业常规的固定装置和拉紧装置对较长的钢绞线整体张拉、切割后放张,实现钢绞线H型桩的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另外一种新型的实际可行的制造出具有钢绞线的H型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H型桩内部的主筋采用钢绞线成为可能,并使得H型桩的抗弯、抗剪、抗拉等技术性能优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钢绞线的H型桩的制造方法,其中,H型桩包括横截面呈H形的混凝土桩体、位于混凝土桩体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包括轴向布置的钢绞线、及串套在所述钢绞线上的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钢绞线的定长切断,并布置在成型位置内;
(2)、制作两个用于固定连接钢绞线的锁紧结构,每个锁紧结构包括锚固板、张拉板及支撑在锚固板和张拉板之间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分别与锚固板和张拉板固定,锚固板上开有供钢绞线穿过的穿孔,张拉板上设有数个由内至外孔径逐渐扩大的锥形孔,锥形孔与钢绞线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锥形孔内放置有多片夹片,各夹片的内表面设有卡齿,该多片夹片拼合形成用以卡箍钢绞线的夹头组件,该夹头组件的外周面为与所述锥形孔外形相配的锥体面,夹头组件的中心形成内齿孔;
(3)、将若干个箍筋串套在钢绞线上,再将各钢绞线的两端穿过锚固板后,再穿过位于张拉板锥形孔内的夹头组件的内齿孔;
(4)、合拢模具,使各钢绞线及箍筋位于模具的H形型腔内,同时让两端的锚固板与模具的外端面贴合。
(5)、张拉钢绞线:用穿心千斤顶对每根钢绞线分别张拉,拉伸到规定数值并使夹头组件锁紧钢绞线;
(6)、向模具的型腔内输送混凝土进行喂料,边喂料边通过震动装置进行震动密实,得到密实成型的混凝土桩体;
(7)、蒸汽养护;
(8)、切断位于锚固板、张拉板之间的钢绞线进行放张,拆除锁紧结构,再拆模;
(9)、将外露出混凝土桩体的钢绞线切断并打磨,使钢绞线不外露出混凝土桩体的外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晓东,未经俞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7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毒液制作装置
- 下一篇:船舶柴油机调速器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