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立生坦降解产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7805.2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7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朱高军;袁洪顺;刘勇;潘新;王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9/34 | 分类号: | C07D239/3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立生坦 降解 产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立生坦降解产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安立生坦是最初由美国雅培公司(Abbott)研制开发的一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美国Myogen公司受让得到了其在全球的开发和市场权利。随后,美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与Myogen签定协议,获得了本品在美国以外的生产权利。2006年11月17日美国Gilead Science公司收购Myogen作为子公司,并获得安立生坦的所有权。该药物于2007年6月15日获得美国FDA批准,商品名为Letairis,口服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PAH),化学名称为(+)-(2S)-2-[(4,6-二甲基嘧啶-2-基)氧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安立生坦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数据、无重大的药物相互作用,已成为动脉高压市场上的领头羊。
研究发现,安立生坦会发生少量降解,生成一种降解产物,然而目前文献未公开该降解产物为何种化合物,也不知其具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研究,首次披露了一种安立生坦降解产物I,I如下式所示:
上述I为安立生坦降解产物,经过结构确认和质量分析验证I为安立生坦药品中的一种杂质。上述安立生坦杂质I可用于监测或控制安立生坦及其药剂的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立生坦降解产物I的制备方法,通过2,2-二苯基乙醛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在碱性化合物作用下,通过取代反应获得。
其中,R为卤素、硝基、磺酰基,优选为甲磺酰基;所述的碱性化合物选自氢化钠、氨基钠、氨基锂、氢氧化钾、碳酸钾或叔丁醇钾,优选为氢化钠;所述的反应是在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所述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乙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安立生坦降解产物 I的HPLC图。
图2为实施例2安立生坦的HPLC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安立生坦降解产物I的制备
将氢化钠 (3.5 g, 0.08 mol) 加入到50 mL的DMF溶液中,氮气保护,冷却至0~5度,再滴加2,2-二苯基乙醛 (5 g, 0.026 mol ) 的DMF (50 mL) 溶液,维持温度0~5度,滴完后继续搅拌反应0.5 h,然后滴加4,6-二甲基-2-甲磺酰基嘧啶 (5.2 g, 0.028 mol ) 的 DMF (50 mL) 溶液,滴完后继续搅拌2 h,TLC检测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倒入200 mL冰水混合物中,过滤,滤饼用水 (30 ml x 3) 洗涤3次,然后真空干燥,得类白色固体8 g,即为安立生坦的降解产物I。
质谱(ESI):m/z 303.1(M+H)+。
1H NMR (400 MHz, CDCl3) δ: 7.91 (s, 1H), 7.43 (d, J = 8 Hz, 2H), 7.35 ~ 7.25 (m, 8H), 6.78 (s, 1H), 2.44 (s, 6H)。
13C NMR (101 MHz, CDCl3) δ: 169.16, 162.75, 139.49, 136.49, 135.37, 129.69, 128.02, 127.77, 126.60, 125.15, 115.05, 23.33。
实施例2 安立生坦降解产物I的分离检测
HPLC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 为0.01 mol/L的磷酸氢二钾缓冲液(磷酸调节pH值至4.5),流动相B为乙腈,按如下梯度洗脱表1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0 ℃。理论塔板数按安立生坦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梯度洗脱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78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