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母线接地断路器跳闸故障位置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6126.3 | 申请日: | 2014-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顺;卢庆;陈松辉;曾要争;梁师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母线 接地 断路器 跳闸 故障 位置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母线接地断路器跳闸故障位置检测方法,适用于轨道车辆BGCB跳闸检修。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所知,车辆低压接地系统比较复杂,设备和电缆连接众多,车辆在施工的时候容易出现屏蔽层与电源误接、控制电源与车辆接地系统误接等短路情况,在大多数时候会导致车辆低压接地系统中负母线接地断路器(BGCB)跳闸,由于不影响车辆的运行,这种故障经常被维护人员忽视;然而,这种故障如不解决易造成安全隐患:该故障会导致车辆正母线直接接地,极易使碰触负母线的维护人员或乘客触点。然而,由于低压系统结构杂乱繁琐,维护人员只能拿着万用表检测所有的设备与控制电路,BGCB跳闸查起来就像大海捞针,经常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却无法找到故障点。亟需研发出简便的检测方法,能使维护人员以较少的时间即能准确找到故障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负母线接地断路器跳闸故障位置检测方法,能使维护人员以较少的时间即能准确找到故障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负母线接地断路器跳闸故障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轨道车辆的车头内,从外接外部电源的辅助逆变器引出正母线和负母线;先在正母线上串接低压母线保护熔断器,再在低压母线保护熔断器的出线端分别连接相邻车厢的引电正线和车头的单车低压保护熔断器;将单车低压保护熔断器的出线端分别与各机柜的输入端连接;各机柜内,将机柜的输入端经空气断路器与负载一端连接,将负载另一端与机柜的输出端连接,将机柜的输出端与负母线连接;将负母线与两并联的第一电阻连接,将第一电阻的出线端接地;将负母线与两并联的第二电阻连接,将第二电阻的出线端经负母线接地断路器接地;第一电阻的阻值大于第二电阻的阻值;将负母线与相邻车厢的引电负线连接;
第二步、在轨道车辆的车厢内,将引电正线分别连接下一车厢的引电正线和本车厢内的单车低压保护熔断器;将单车低压保护熔断器的出线端分别与各机柜的输入端连接;各机柜内,将机柜的输入端经空气断路器与负载一端连接,将负载另一端与机柜的输出端连接,将机柜的输出端与引电负线连接;将引电负线与两并联的第一电阻连接,将第一电阻的出线端接地;将引电负线与下一车厢的引电负线连接;在本车厢的引电正线和引电负线之间连接电池;
第三步、当负母线接地断路器跳闸时,检测低压母线保护熔断器是否熔断,若是,则故障为正母线对负母线短路并转至最终步;若否,则转至第四步;
第四步、取一根导线逐个检测各机柜:将导线一端与车头的负母线或车厢的引电负线连接,将导线另一端与一机柜外壳相触,若该机柜内空气断路器跳闸,则该机柜为故障点,然后检测下一机柜;若该机柜内空气断路器未跳闸,则直接检测下一机柜;若所有机柜检测完毕后仍未找到故障点则转至第五步,若所有机柜检测完毕后已找到故障点则转至最终步;
第五步、此时,故障点为车头或车厢的单车低压保护熔断器的出线端,以万用表检测各单车低压保护熔断器的出线端,找出故障点,转至最终步;
最终步、维修检测出的故障点,检测结束。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第一电阻阻值为第二电阻阻值的10倍。
优选地,正母线与负母线之间的电压为110V的直流电压。
优选地,第一电阻阻值为820欧姆,第二电阻阻值为8.2欧姆。
本发明能使维护人员以较少的时间即能准确找到故障点,快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实施例
首先,按图1所示布置车辆低压接地系统的线路,图1所示为两端为两车头,中间为两车厢的轨道车辆,车头、车厢之间分别以虚线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6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