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α钛合金混合组织中片状α的重复退火球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5986.5 | 申请日: | 2014-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8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超;张珏;杨合;郑立爽;韩飞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F1/18 | 分类号: | C22F1/18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钛合金 混合 组织 片状 重复 火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具体是一种近α钛合金混合组织中片状α重复退火球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α钛合金(如TA15)具有α型钛合金良好的热强性和可焊性以及接近于α+β型钛合金的工艺塑性,通常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于关键的承力结构件。近α钛合金构件室温下的稳定组织主要由等轴α、β转组织和片状α中一种或几种组成,其力学性能主要由等轴α和片状α的含量和形态决定。钛合金的塑性和疲劳强度取决于组织中等轴α,而断裂韧性和高温蠕变性能则与片状α有关,研究发现近α钛合金由等轴α、β转组织和片状α构成的混合组织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近α钛合金结构件一般通过加热锻造的方式来成形,一方面钛合金锻造温度区间窄、合金的导热性差,另一方面,钛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存在α相向β相的转变,等轴α的含量对温度敏感,随着温度的上升等轴α含量将不断减少。在近α钛合金热加工时常常由于温度控制不当或锻造过程中大的温升效应而导致等轴α含量较预期偏少,甚至等轴α消失,从而使得构件的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研究发现:对于钛合金可以通过组织中片状α的球化来调节等轴α的含量和分布以满足所需的组织构成和性能要求。但钛合金在发生相变时体积膨胀率小,目前对于钛合金中片状α的球化主要是通过两相区热变形的手段来实现的,并常用于坯料改锻等环节。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i-17片状组织球化规律》中研究了两相区变形时片状α的球化规律,发现:片状α组织的球化程度与热变形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只有当变形程度较大且变形速率适中时才能获得较好的球化效果,但这种方法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对于已经通过锻造、特别是终锻成形了的构件,已具有了一定的形状,将无法再次采用两相区变形的方法进行片状α的球化。因此,通过单纯热处理的方法实现片状α球化以满足构件组织和性能要求成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公开号为CN102399954A的发明创造中公开了一种高碳珠光体钢变温处理快速球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共析温度A1附近循环退火的方法使高碳钢渗碳体发生球化,在加热及保温过程中碳化物断开,以点状弥散分布在基体上,在冷却过程中点状碳化物球化长大,经多次A1附近循环退火后渗碳体基本球化。但在近α钛合金中片状α由于界面能比钢中渗碳体的界面能低而更稳定,且在临界固溶温度附近循环热处理时相变驱动力较小,因此组织中片状α不会发生断裂而球化,因此钢中碳化物在共析温度A1附近循环退火的球化方法不适用近α钛合金中片状α的球化。
期刊《金属热处理》2013年第38卷第2期中文献《循环热处理温度对TC4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中研究了高低温度循环热处理对全片层组织球化的影响规律,发现经相变点以下20℃和固溶临界温度之间循环(空冷)9次后组织中等轴含量增加,在两相区之间不断的循环是α相和β相之间不断转变的过程,由于α相和β相之间比容差不同,因此在循环过程中组织内会产生内应力使部分片状α相分离发生球化。这种球化方法处理过程复杂,循环次数多且循环上限温度接近相变点,对于混合组织的近α钛合金热处理温度接近相变点时α相含量迅速降低,采用接近相变点的高低温热循环处理时混合组织中不仅片状α完全转变为β转组织还会导致组织中初生等轴α含量降低,因此TC4钛合金全片层组织的高低温循环热处理方法不适用于近α钛合金混合组织中片状α的球化。
发明内容
为克服近α钛合金片状α两相区变形球化技术中存在过程复杂、成本高且不适用于已成形构件和高低温循环热处理方法不适用于近α钛合金混合组织中片状α的球化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近α钛合金混合组织中片状α的重复退火球化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过程是:
将电阻炉加热到钛合金相变点以下50~60℃,将混合组织的近α钛合金试样放入电阻炉内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保温,所述保温时间为15min+0.5min/mm×D,其中D为试样的最小外形尺寸;保温结束后将试样取出空冷,完成第一次退火;
重复上述退火过程,使等轴α含量增加5%到20%;所述退火过程为2~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5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冰川钻探的汽油钻
- 下一篇:一种桥梁钻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