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设备和照相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4012.5 | 申请日: | 2014-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9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内山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B13/36 | 分类号: | G03B13/36;G02B7/36;H04N5/2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欧阳帆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设备 照相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一种已知的透镜可交换类型的照相机系统,照相机主体具有自动聚焦(“AF”)功能和被配置为将聚焦透镜移动到存储的位置的焦点预设功能(“FP”),并且透镜设备包括聚焦透镜的驱动器和位置检测器。当前聚焦位置(为聚焦透镜的位置)被从透镜设备传送到照相机主体,并且基于它将目标聚焦位置或移动量从照相机主体传送到透镜设备。
近年来,与前焦点(front focus)类型透镜相比,后焦点(rearfocus)类型透镜被用于透镜设备中。然而,在后焦点类型透镜中,随着变焦位置(为变倍透镜的位置)改变,聚焦位置偏移,并且必须根据变焦位置移动聚焦位置以使得在相同的物距(object distance)处聚焦。变焦位置和聚焦位置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凸轮曲线”。
日本专利公开No.(“JP”)2008-227799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物距信息执行来自照相机的聚焦以使得由于校正由变焦产生的聚焦位置的偏移而出现的聚焦位置的改变的影响减少的方法。
然而,JP2008-227799的方法不能够应用于不利用聚焦脉冲或物距信息控制聚焦的照相机。
另外,当使用脉冲信息执行微小的振幅摆动(wobbling)时,照相机能够考虑到相对于散焦量的透镜灵敏度而执行脉冲量的摆动。然而,像JP2008-227799一样,当通过物距信息控制聚焦时,出现如下问题,即景深变浅并且物距的分辨率必须显著地增大。此外,因为必须将关于脉冲信息和物距信息的参数从透镜传送到照相机,所以导致传送的信息的量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不需要聚焦位置的改变的情况下操作的透镜设备和照相机系统,所述改变是为了校正由变焦所引起的聚焦位置的偏移而产生的。
本发明作为其一个方面提供了可拆卸地可附接于图像拾取设备的透镜设备。该透镜设备包括:变倍透镜,被配置为在改变倍率时沿着光轴移动;聚焦透镜,被配置为沿着光轴移动从而执行聚焦;位置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聚焦透镜的位置;透镜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获取规格化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代表与多个物距对应的聚焦透镜和变倍透镜的位置关系的电子凸轮数据、以及基于规格化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计算的聚焦透镜的灵敏度。
本发明作为其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可拆卸地可附接于图像拾取设备的透镜设备。该透镜设备包括:变倍透镜,被配置为在改变倍率时沿着光轴移动;聚焦透镜,被配置为沿着光轴移动从而执行聚焦;位置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聚焦透镜的位置;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表示与多个物距对应的变倍透镜和聚焦透镜的位置关系的电子凸轮数据;以及透镜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获取规格化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并且基于规格化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计算聚焦透镜的灵敏度。
本发明作为其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照相机系统,其包括:透镜设备以及图像拾取设备,该透镜设备包括变倍透镜、聚焦透镜和位置检测单元,所述变倍透镜被配置为在改变倍率时沿着光轴移动,所述聚焦透镜被配置为沿着光轴移动从而执行聚焦,并且所述位置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聚焦透镜的位置,并且该图像拾取设备包括被配置为检测聚焦透镜的散焦量的散焦检测单元。图像拾取设备从透镜设备接收基于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获取的规格化的位置信息以及基于规格化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计算的聚焦透镜的灵敏度,使用散焦检测单元检测的散焦量以及聚焦透镜的灵敏度来计算基于规格化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的第一聚焦透镜驱动量,并且将第一聚焦透镜驱动量传送到透镜设备。透镜设备基于表示与多个物距对应的变倍透镜和聚焦透镜的位置关系的电子凸轮数据将从图像拾取设备接收的第一聚焦透镜驱动量转换为与变倍透镜的预定位置对应的第二聚焦透镜驱动量,并且以第二聚焦透镜驱动量驱动聚焦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4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