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用账户创建装置、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3668.5 | 申请日: | 2014-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5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果;吴毅;弓晨;张文静;张晋铭;谭金文;郭懿心;叶娃;侯亮;徐震宇;张斌;陈巍;郑浩剑;江盈义;宋凌云;姜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20/32;G06Q20/36;G06Q30/02;G06Q40/0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信用 账户 创建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用账户创建装置、系统和方法,属于数据处理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实名信息,并通过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服务器进行转发;第二服务器,用于检测是否已存在与用户实名信息对应的信用账户,并在不存在的情况下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指示信息;第一服务器,用于向客户端发送用于指示其获取资源储蓄账户的账户信息的绑定指令;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在开通电子兑换账户后对电子兑换账户和资源储蓄账户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结果发送给第二服务器,触发其创建虚拟信用账户。本发明解决了相关信用账户创建方案存在的流程长和效率低的问题;达到了缩短流程和提高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用账户创建装置、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信用账户是一种可以透支转移资源的账户,由对应的账户管理服务器创建和管理。用户可以从信用账户提供的透支转移资源中转移出一定数值的转移资源来交换目的物,后续再向该信用账户中转入该数值的转移资源,实现对转移资源的周转。
相关的一种信用账户创建方法包括:账户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在网页中触发的信用账户创建请求,根据该信用账户创建请求在网页中向用户展示信息输入框,该信息输入框用于输入姓名、身份证号、住址、邮箱和手机号等用户资料信息。然后,账户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在对应输入框中输入的用户资料信息,并将用户资料信息提供给工作人员进行验证。当接收到工作人员对用户资料信息验证通过的反馈信息后,账户管理服务器根据该用户资料信息新建一个信用账户并生成与该信用账户对应的实物卡片。最后,工作人员将与该信用账户对应的实物卡片邮寄给用户,以便用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通过该实物卡片使用该信用账户。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在网页中申请创建信用账户时,需要输入的用户资料信息较多且用户资料信息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验证,而上述操作均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导致信用账户的创建流程较长,降低了信用账户的创建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存在的创建流程较长以及创建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用账户创建装置、系统和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用账户创建装置,用于第一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实名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未开通电子兑换账户的用户的用户实名信息;
实名转发模块,用于向第二服务器转发所述用户实名信息,所述用户实名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服务器检测是否已存在与所述用户实名信息对应的信用账户;
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用于表示不存在所述信用账户的指示信息;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绑定指令,所述绑定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客户端获取所述用户的资源储蓄账户的账户信息;
实体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所述资源储蓄账户的账户信息;
兑换开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资源储蓄账户的账户信息后,根据所述用户实名信息开通所述用户的电子兑换账户;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源储蓄账户的账户信息对所述电子兑换账户和所述资源储蓄账户进行绑定;
绑定发送模块,用于将绑定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所述绑定结果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服务器创建所述用户的虚拟信用账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用账户创建装置,用于第二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服务器转发的未开通电子兑换账户的用户的用户实名信息,所述用户实名信息是由客户端获取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3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