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据人体动作驱动的雕塑三维模型生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3523.5 | 申请日: | 2014-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4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路通;秦龙飞;邢润;王昊;巫义锐;胡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据 人体 动作 驱动 雕塑 三维 模型 生成 方法 | ||
1.一种根据人体动作驱动的雕塑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虚拟雕塑三维模型,该虚拟雕塑三维模型由一组三角面片构成;
步骤2:分析虚拟雕塑三维模型,保存其顶点信息、边信息和三角面片信息,计算顶点、边和三角面片之间的拓扑关系,包括每个顶点的邻接顶点、邻接面、邻接边,每个三角面片的邻接面以及每条边的邻接面;
步骤3: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顶点、边和三角面片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拓扑关系,构造虚拟雕塑三维模型中顶点之间的测地距离矩阵;
步骤4:选择控制虚拟雕塑三维模型的控制点,所选择的控制点分为两类:人工设置视觉引导点{vguide}和雕塑骨架点,其中
步骤5:计算由控制点形成的特征空间:特征空间由视觉引导点生成,同时受到雕塑骨架点的影响,在最终的特征空间中,每个顶点的特征值与顶点到视觉引导点的距离成正比,与顶点到雕塑骨架点的距离成反比;
步骤6:启动Kinect摄像头,用户处于摄像头能够识别的区域,根据Kinect提供的骨架识别技术,获取用户的骨架图像和深度图像;
步骤7:保存用户关节点信息;
步骤8:选择引导虚拟雕塑三维模型姿态调整的关节点并计算关节点与控制点的关联矩阵;
步骤9:利用Kinect持续捕获用户关节点的位置信息,计算关节点位置的改变并将三维空间中关节点位置的改变信息传送给对应的控制点;
步骤10:根据步骤9控制点收到的三维空间中关节点位置的改变信息计算相应的视觉引导点的变化信息,并根据视觉引导点的变化信息构造视觉引导点的变换矩阵;
步骤11:根据步骤5计算得到的特征空间和步骤10得到的视觉引导点变换矩阵,计算每个顶点的转换矩阵;
步骤12:根据步骤11计算得到的每个顶点的转换矩阵,迭代更新每个顶点的坐标;
步骤13:更新显示虚拟雕塑三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35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