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光联合驱动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及工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91798.5 | 申请日: | 2014-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2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季康;李春;杨阳;叶舟;沈云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光 联合 驱动 冷热 系统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利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风光联合驱动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从长期来看,能源产业面临最大问题即是矿物资源枯竭;从近期来看,能源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即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人们对PM2.5的关注及温室效应对地球的负面影响,全球对高效清洁的能源问题也益关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新造的各类建筑,导致了建筑能耗比例的不断提升。目前,在一般民用建筑物,仅空调能耗即占建筑物总能耗的58%以上。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因其成熟的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战略中的主力军,加之各国对其政策上扶持和倾斜,推动了基于风光互补的热泵技术的快速发展。风光互补热泵联合空调系统既能节约建筑物制冷供热的需求,还能保障建筑物全年内的生活热水需求。
经过对现有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121765B,发明名称为“太阳能驱动制冷机与二氧化碳热泵的联合空调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热泵,由于太阳的热流密度不能保证,因此当无太阳时需要电加热,未能真正实现新能源的利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938398U,实用新型专利“太阳能直驱氨水吸收式空气能热泵空调系统”,该专利虽有节能效果,但它只用于空调系统,未能将多余的热量用于生活用水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在能源紧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风光联合驱动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及工作方法,系统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风能和太阳能,通过风能与太阳能的互补,解决一年四季全天候的建筑物制冷供热的需求,还能保障建筑物内生活热水需求,整机的性能完善,工质绿色环保,减少了对一次能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光联合驱动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系统包括集热系统、储热及换热系统、热水供应系统、氨水吸收式热泵空调系统、室内空调系统,其中集热系统与储热及换热系统、氨水吸收式热泵空调系统和室内空调系统依次连接,储热及换热系统输出到热水供应系统;
集热系统由风力机制热装置和太阳能制热装置并联组成,储热及换热系统包括了储热装置和换热装置,储热装置和换热装置安装在同一个保温循环水箱中,保温循环水箱上端带有感温控制装置,风力机制热装置与储热及换热系统中换热装置形成闭合环路,太阳能制热装置与储热及换热系统中储热装置形成闭合环路;
热水供应系统由混水阀、供水阀门和热水水泵组成,自来水管道通过供水阀门输出冷水,保温循环水箱输出热水通过热水水泵输出热水,冷热水经混水阀输出生活热水;
氨水吸收式热泵空调系统由吸收式制冷机、氨水热泵及集水器、各个阀门和泵组成,室内空调系统由冷热传递装置、冷暖阀门组成,保温循环水箱与氨水吸收式热泵空调系统、室内空调系统形成制冷制热系统。
所述风力机制热装置由水平轴风力机、风力机回路水泵和风力机循环控制阀组成,水平轴风力机输出通过风力机循环控制阀进入储热及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换热装置输出通过风力机回路水泵再回到水平轴风力机,形成一个环路。
所述太阳能制热装置由太阳能集热管、一个太阳能回路水泵和一个太阳能循环控制阀组成,太阳能集热管输出通过太阳能循环控制阀进入储热及换热系统中的储热装置,储热装置输出通过太阳能回路水泵再回到太阳能集热管,形成一个环路。
所述氨水吸收式热泵空调系统中阀门包括一号集水器阀门、二号集水器阀门、开关阀门、一号三通阀和二号三通阀、氨水热泵阀门、制冷机阀门,泵包括开关水泵和集水器泵;室内空调系统中冷暖阀门包括输入冷暖阀门;
保温循环水箱一路输出依次通过一号三通阀和氨水热泵阀门接氨水热泵,一号三通阀另一输出依次通过二号三通阀和制冷机阀门接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和氨水热泵共同接集水器;
保温循环水箱另一输出依次通过一号集水管阀门、一号冷暖阀门进入冷热传递装置,集水器依次通过集水器泵、二号集水管阀门输入冷暖阀门进入冷热传递装置;
冷热传递装置一路输出依次通过开关阀门开关水泵回到保温循环水箱。
一种风光联合驱动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工作方法,包括风光联合驱动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具体包括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1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润土基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痔疮的外敷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