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膨胀环的编织支架和递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1651.6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2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R.斯拉札斯;R.特拉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普伊新特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2 | 分类号: | A61F2/92;A61F2/9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炯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膨胀 编织 支架 递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膨胀编织支架,所述自膨胀编织支架包括添加到所述支架主体的远端的至少一个远侧径向膨胀环,以增强展开所述支架时所述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径向膨胀力,并有利于通过芯推进线材推进所述支架穿过递送护套。将近侧径向膨胀环任选地添加到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以使得能够在通过回缩所述芯推进线材部分展开之后,在完全展开所述支架主体的近侧部分之前重新捕获所述支架。
背景技术
本发明整体涉及为治疗脉管系统中的缺损而用于介入性治疗处理或脉管手术的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用于将自膨胀编织支架递送到患者脉管系统中的治疗部位的系统和方法。
支架是插入到血管中以在血管内提供开放路径的管状加强件,其已广泛用于闭塞的心脏动脉的血管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在此类应用中,支架于血管成形术等手术之后插入以防止动脉再狭窄。在这些应用中,支架通常用充气式囊或迫使支架打开的机械装置展开,从而在血管成形术之后增强动脉壁并在动脉中心形成畅通路径以防止再狭窄。
虽然此类方法在使用血管闭塞装置的血管手术的某些方面中是有用的,但神经脉管的脆弱性和曲折性限制了此类支架在用于修复神经血管缺损的手术中的适应性。此外,使用的放置技术,例如通常认为在心脏手术中有用的那类球囊或机械膨胀在血管闭塞手术中,尤其是在治疗微小血管(例如在大脑中发现的那些)时的用处相对较小。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经认识到需要与神经血管缺损的血管闭塞治疗中的技术相兼容的支架,该支架在神经血管缺陷的附近进行选择性的增强,同时避免对血管造成任何不必要的创伤或破裂风险。
通常由多个细长构件,例如两根或更多根金属丝,或聚合物纤维或材料线形成的编织支架在(例如)神经血管缺陷的治疗中可以是非常有用的。然而,在体腔内展开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激活初始膨胀端(通常为编织支架的远端)使其完全打开。重要的是,初始膨胀端应方便快速地完全打开,以使得可使用初始膨胀端作为锚定点来展开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剩余长度。
由编织线材制成的支架通常还具有高的内摩擦力,该内摩擦力可抵抗自膨胀编织支架打开时的固有径向膨胀力,尤其可抵抗初始膨胀端的打开,这可导致在锚定和展开此类自膨胀编织支架时出现问题。展开编织支架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难以通过递送护套或微导管推进压缩或卷曲的编织支架,这通常也归因于编织支架与递送护套或微导管之间的摩擦力。编织支架的传统递送系统通过抵靠着编织支架的近端推进钝面从而在远侧方向上推动编织支架,因此,施加到编织支架的近端的力往往会轴向压缩编织支架,从而导致编织支架径向膨胀。因此,当编织支架在递送护套或微导管内膨胀时,增加的法向力施加到递送护套或微导管的内表面,从而增加了编织支架与递送护套或微导管之间的摩擦力。
目前的自膨胀编织支架通常仅基于它们的材料、尺寸、单元设计和内摩擦力进行膨胀。此类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展开通常需要用户进行额外的操作以完全打开自膨胀编织支架,这影响了放置精度并增加了手术风险。对于后续适当地对齐和定位支架主体的剩余部分而言,适当地展开和固定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初始展开端或远端是必要的。
展开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另一个问题涉及难以在支架部分展开之后和支架完全展开之前重新捕获自膨胀编织支架。目前,通常将自膨胀编织支架推进穿过递送护套或微导管直至自膨胀编织支架露出。当自膨胀编织支架在套管或微导管的外面不受限制时,自膨胀编织支架通常于之后进行膨胀并在脉管系统中展开,从而难以重新捕获自膨胀编织支架。
希望提供这样一种改进的自膨胀编织支架,该改进的自膨胀编织支架,尤其是在初始展开端或远端处具有增强的径向膨胀力,还可以减小穿过递送护套或微导管递送编织支架过程中编织支架的内摩擦力,以用于提高展开自膨胀编织支架,尤其是在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初始展开端或远端处的简易性和可靠性。还希望提供这样一种改进的自膨胀编织支架,该改进的自膨胀编织支架可在部分展开自膨胀编织支架的远侧部分之后、完全展开自膨胀编织支架的后展开部分或近侧部分之前被重新捕获。本发明可满足这些以及其他需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普伊新特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普伊新特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16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