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莓抗病保护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1363.0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叶珍;成宇;卢圣佑;王奇赞;朱世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37/40 | 分类号: | A01N37/40;A01P3/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莓 抗病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剂,尤其是涉及一种草莓抗病保护剂。
背景技术
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两种主要的真菌性病害,特别是设施条件下,常常遇到较高的温湿度,栽培草莓容易发生这两种病害。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30~45%以上,病果率在30~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生产上往往是见病治病、以药治病的观念,农药用量大,成本高,效果不理想,更为严重的是为草莓的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化学名称邻羟基苯甲酸,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酚类化合物,是植物抗病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介导了全株获得性抗性(SAR)。水杨酸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另一方面,水杨酸诱导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的合成,PR-蛋白是植物被病原菌感染或一些特定化合物处理后产生(或积累)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PR-蛋白具有抗蛋白水解酶的特性,可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并能使植物产生系统性抗性。用外源水杨酸作为诱导因子,可诱导烟草、马铃薯、黄瓜和水稻等作物产生对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的局部和系统抗性。已有的资料未见报道水杨酸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具有诱导草莓抵抗白粉病、灰霉病,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的草莓抗病保护剂。
一种草莓抗病保护剂,其特征是包括水杨酸、溶剂、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各组分的配比是:0.5~4.0mmol/L的水杨酸溶液与0.5~1%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用K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5.5~6.5,水杨酸为分析纯,由苯甲酸经羟基化而生成或由反式肉桂酸通过侧链β氧化而生成,溶剂为中性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可用吐温80,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
作为一种改进,其特征是将草莓抗病保护剂用0.5%~1%的乳化液稀释10倍在草莓未发病前,第一次均匀喷施于草莓全株叶片,对照用水,以后5~8天再喷施一次。
作为一种改进,草莓抗病保护剂的施用方法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1)育苗:八月份或九月上旬开始假植苗,待苗成活后,新生根有1寸多长并筛选出粗壮的苗进行移栽;
(2)在9月中旬或10月上旬,日温度连续3天在20℃以上,移栽田地上,每亩移栽6千到7万株壮苗,所述壮苗的株距为13-15厘米,每天在上午8点、中午12点和下午4点对所述壮苗洒水一次;
(3)苗成活后长出两叶一心着手剥去老叶;
(4)第一次追肥,将草莓抗病保护剂用0.5%~1%的乳化液稀释10倍在草莓未发病前,第一次均匀喷施于草莓全株叶片,对照用水,以后5~8天再喷施一次。
(5)待苗长出两叶一心后再次着手剥去老叶,反复五次;
(6)草莓花开后,向大棚内放入蜜蜂。
上述方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方法更为合理的草莓种植方法,它可以实现草莓种植的工厂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
该草莓抗病保护剂具有的优点:用常规容器,配制简单,水杨酸已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廉;制剂对作物、人畜安全;病原菌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喷施草莓抗病保护剂2次与未喷施草莓抗病保护剂时草莓白粉病病情指数对照表。
图2是本发明中喷施草莓抗病保护剂一次与两次的病情指数变化对照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配制方法例1
(1)将0.069g水杨酸用5ml乙醇溶解,配成水杨酸乙醇溶液。(2)取5g吐温80加95g水配成5%的乳化液100mL。(3)将5.61g KOH溶于100ml蒸馏水中制成1mol/L PH调节剂。(4)将步骤(1)的溶液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入步骤(2)的乳化液,用自来水定容至1000mL,并用步骤(3)溶液调节PH值为5.5~6.5,混匀,得制剂1。
配制方法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1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