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0852.4 | 申请日: | 2014-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韩杰;李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22 | 分类号: | E03F5/22;E03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 地址: | 11014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防洪 排涝 消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工矿企业和农田出现汛情,需要抗洪防汛抢险排涝时,大多应用固定排水泵站来排水。但是,固定排水泵站由于设置位置固定,无法应对一些出乎意料的地点发生的积水险情,例如城市立交桥下由于大雨产生的积水,从而出现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例如排水车中,排水泵均水平放置于底盘上,由于排水车的宽度通常为2.4米,底盘上的空间有限,因此只能水平放置一台排水泵,排水车的最大排水量一般仅为3000吨/小时。由于底盘上的空间有限,而排水泵的排水量和体积成正比,在有限的底盘空间内难以通过增加排水泵的体积来提高排水量,导致更大排水量的排水车的生产一直难以实现。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通过优化该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中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该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最大排水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包括底盘、排水泵和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上设置有吸气入口,所述吸气入口气密性连接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排水泵的泵腔气密连接,所述底盘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排水泵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排水泵为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装,且所述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
进一步地,排水泵为两个,安装通孔为两个,且每个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每个安装通孔。
进一步地,底盘具有沿纵向轴线依次纵向设置的第一纵梁区、第一安装区、第二纵梁区和第二安装区,第一纵梁区和第二纵梁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个安装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中。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均包括围成矩形的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个安装通孔分别设置在矩形内。
进一步地,泵吸入口与相应的安装通孔垂直对应。
进一步地,泵吸入口位于底盘的上表面的上方、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或下表面的下方。
进一步地,泵吸入口直接与进水管连接或通过安装弯头由垂直扭转为水平布置后与进水管连接,安装弯头的法兰口低于底盘。
进一步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包括立式安装在底盘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和排水泵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底盘为车辆主底盘或者拖车底盘。
进一步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为外接动力源,或者动力源直接设置在底盘上。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抽真空装置与排水泵相配合,排水泵在工作前无需手动灌水,故排水泵在使用时可以采用立式安装,并且,固定在底盘上的排水泵采用泵吸入向下的立式安装,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安装通孔,并将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安装通孔,从而充分利用了底盘上的有限空间,优化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最大排水量,有利地解决了在有限的底盘空间内难以提高排水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底盘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底盘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底盘安装了进水管时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底盘作为拖车底盘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底盘作为拖车底盘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发明人专门从事水泵生产十几年,为了克服现有排水车排水量小的问题,经过反复不断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所在,即现有技术存在将排水泵水平放置在排水车上的一种惯性思维。
当然,导致这种惯性思维的存在,有着比较复杂的多方面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克罗米通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闭口式开坯轧机轧辊吊装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