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缩采样矩阵分解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0156.3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1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李辉;简伟健;甄红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缩 采样 矩阵 分解 红外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压缩采样矩阵分解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具有被动,昼夜工作,高穿透力等优点,应用范围极广。红外小目标检测是红外成像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在军事、工业、农业、医学、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红外小目标的自动检测和跟踪,可不受夜间条件等限制,因此也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红外小目标占有的像素少,缺少形状,尺寸,结构等纹理信息,图像信噪比低,红外小目标的准确检测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近些年来,出现了多种红外小目标检测的方法,如最大中值滤波,TopHat滤波,以及最新的基于稀疏表达的红外小目标识别方法,这些传统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都是是基于整幅图像处理的。
随着压缩感知理论的兴起,如何在压缩域实现红外小目标的检测,即通过处理测量向量来识别红外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压缩域内,通过处理压缩采样的测量值,在图像恢复重构的同时,实现目标的探测。压缩感知理论突破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限制,其核心思想是在信号采样的同时实现信息的压缩,按照这一思想,信号的采样率不取决于信号的带宽,而是取决于信息在信号中的结构与内容,如果信号足够稀疏,那么其采样频率完全可以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这一信号处理框架的突出优点是实现了信号采样与压缩的统一,节省了采样、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的开销。同时,压缩传感过程得到的数据包含了原始信号的完整信息,因此研究压缩传感域的信号处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建过程,从而降低计算和传输开销。压缩感知理论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像压缩,图像融合,人脸识别等,在目标识别领域压缩感知也得到了初步的探索,目标识别的最终目的找到感兴趣的目标并进行识别跟踪等后续处理,如何处理压缩采样得到的低维采样值,直接进行目标检测,即测量值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1、目的:本发明针对已有识别方法无法在压缩域内识别红外小目标,提供了一种基于压缩采样矩阵分解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处理采样值来检测红外小目标。该方法处理的图像是单帧红外图像,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一:输入一幅红外图像,首先进行图像分析,一幅红外图像通常有三部分组成,可以表示为:
f(x,y)=B(x,y)+T(x,y)+N(x,y)(1≤x≤m,1≤y≤n)
其中,f(x,y)表示一幅n×m的红外图像,B(x,y)表示背景,T(x,y)表示表示目标,N(x,y)表示噪声,(x,y)表示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点。背景部分缓慢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看做是一个低秩矩阵,即rank(B)≤r,r是一个常数。r与图像的复杂度密切相关,通常背景越复杂,r值越大。信息熵可以有效地表示图像的复杂度,表示为:
当ps=0,定义pslogps=0
s表示图像的灰度值,ps表示该灰度值出现的概率(本发明利用线性插值的方法,预先通过一些红外小目标图像,建立信息熵H和r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当知道图像熵H时,便可估计出相应的r。红外小目标很小,占整幅图像的像素比列0.15%左右,具有稀疏性,可以看做是一个稀疏矩阵,即||T||0≤K,||||0表示l0范数,K是一个常数,由小目标的数量和尺寸决定。K<<m×n,矩阵T中大部分元素为零。
步骤二:将输入的红外图像列向量化,产生列向量FN×1,(N=n×m),然会对F进行压缩采样。
y=ΦF=Φ(B+T)+e
其中,y表示采样值,Φ∈RM×N(M<N)为采样矩阵,e为采样噪声。在本发明中,我们用沃尔什哈达玛矩阵作为采样矩阵,因为沃尔什哈达玛变换只有加减运算,而没有乘除运算,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度,这在图像图像处理中是很重要的。
步骤三:步骤二中得到的低维测量向量包含了恢复B和T的充足信息,当Φ满足约束等容条件(RIP,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或者秩约束等容条件(RRIP,the rank-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可以高概率地恢复出B和T,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1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三维全变差稀疏先验的高光谱解混压缩感知方法
- 下一篇:侧面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