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9030.4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5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岳敏;余德馨;任建国;李胜;黄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o sub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90%以上的主流产品为石墨类碳材料,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等。然而,碳类负极材料因其比容量较低(372mAh/g)使其较难跟上电子设备小型化、车用及电动工具用锂离子电池大功率、高容量等需要的步伐。因而,急切需要研发可替代碳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及长循环寿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传统金属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可达4200mAh/g。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约300%)会引起活性颗粒粉化,进而失去电接触而导致容量快速衰减。氧化硅材料,虽然其理论比容量比纯硅材料小,但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相对较小(约200%),因此,氧化硅材料更容易突破限制,早日实现商品化。
CN102306759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亚硅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烧结,生成纳米硅颗粒和无定形二氧化硅;(2)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经烧结后的氧化亚硅和导电剂,加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混合球磨,即得到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该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800mAh/g),但循环性能很差,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仅为原来的50%左右,离商品化距离还很远。
CN103236517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 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由一氧化硅制成,宏观颗粒粒径为10-25μm,微观结构为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硅颗粒,内部硅颗粒粒径为20-30nm。该负极材料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2010-2640mAh/g,经50次循环后为420-790mAh/g,循环性能较差,同时该材料微米尺度颗粒内部单纯依靠Si与SiO2电传导、本身电导率差且传输路径长,使得倍率性能差,同时该结构材料并未有效解决材料本身的体积膨胀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循环性能优异、体积膨胀效应低、倍率性能好的氧化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所属领域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循环性能优异,同时具有优良的倍率性能以及较低的体积膨胀效应。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包含SiOx/C材料,所述SiOx/C材料包含SiOx纳米颗粒、有机物裂解碳、纳米导电颗粒和非晶态导电碳层,所述SiOx纳米颗粒、有机物裂解碳和纳米导电颗粒包裹于非晶态导电碳层内,所述SiOx/C材料呈类球形并含多孔结构,其中0.5≤x≤1.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SiOx/C材料采用孔隙率测量仪测定孔隙率为5~20%,孔径小于10nm的纳米孔占总孔体积的20~40%。具有这种孔隙率和孔径的SiOx/C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循环性能更加优异,同时具有更加优良的倍率性能以及较低的体积膨胀效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复合材料还包含碳粉。
优选地,所述碳粉为软碳、硬碳和石墨化碳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定性的实例比如:软碳和硬碳的组合,软碳和石墨化碳的 组合,硬碳和石墨化碳的组合,软碳、硬碳和石墨化碳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SiOx/C材料的中值粒径为2.0~15.0μm。
优选地,所述SiOx纳米颗粒的中值粒径为30~500nm。
优选地,所述有机物裂解碳的含量为1.0~20.0wt%。
优选地,所述纳米导电颗粒的中值粒径为80~300nm,含量为5.0wt%以下。
优选地,所述非晶态导电碳层的厚度为0.1~3.0μm,含量为1.0~20.0wt%。
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中磁性异物的总量为0.1pp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9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空气电池正极使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
- 下一篇:一种预防流感的化合物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