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8894.4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8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秀;朱顺五;张瑶;向娟;程浩;孟雨;孟祯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H04N19/30 | 分类号: | H04N19/30;H04N19/147;H04N19/17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视频 编码 基于 时空 相关性 不等 差错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视频编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一种新的编码技术—分布式视频编码随之产生,分布式视频编码能将传统编码技术编码端的复杂度转移到解码端,从而适用于手机,无线摄像头等编码端复杂度受限,但解码端拥有大量资源的设备。
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基于Slepian-Wolf无损信源编码理论和Wyner-Ziv有损信源编码理论的视频压缩方法。目前分布式视频编码有基于像素域和基于变换域两种,基于变换域的分布式视频编码能够利用空间统计相关性,得到更好的率失真性能,所以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在基于变换域的分布式视频编码上进行的。基于变换域的分布式视频编码主要工作过程如下:在编码端,对WZ帧进行4×4或者8×8的DCT变换,然后将变换系数进行量化,提取相同重要性的比特位组成比特面,接着将比特面按位高低顺序送入Turbo编码器进行编码,每个比特面经过编码后会产生校验比特,校验比特一部分直接传给解码端,一部分存放在缓存区,等解码器请求时再传。在解码端,利用运动估计内插生成边信息,将边信息进行同样的DCT变换,利用边信息和对应的比特面的校验码来解码比特面,最后利用解码完成的比特面和边信息进行重构。在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边信息生成质量的好坏对系统的率失真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视频图像数据采用统一的信道编解码方式,没有结合视频图像数据的特性来选取相应的信道编解码方法,这样容易导致图像的信噪比下降或者系统的时延性和复杂度大大提高,不利于视频数据的传输。
不等差错保护技术是根据信息数据对信道的噪声敏感程度不同,或者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不同,将信息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编解码方式进行传输,使得需要保护的信息数据得到充分保护,采用不等差错保护方法,不仅能够保证信息数据的解码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系统的复杂度。目前不等差错保护技术在很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移动通信中,不同的信息元对无线信道中的噪声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信息元对噪声的敏感程度不同,将信息元分为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编解码方式,使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信息元数据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另外在视频图像的传输中,人们对图像的感兴趣区域不同,根据感兴趣区域不同,将图像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编解码方式进行传输,使得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得到重点保护,得到一个更好的感兴趣区域图像恢复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编码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视频序列分为K帧和WZ帧,并将每个帧分为若干个像素块,对K帧采用传统编码形式进行编码;
步骤二:对WZ块进行分类,得到WZ块的类信息,将WZ块的类信息传输至不等差错保护编码器,所述WZ块为WZ帧中的像素块;
步骤三:对WZ块进行DCT变换,将DCT变换的变换系数进行量化,提取相同重要性的比特位组成比特面,将比特面的数据按位高低顺序送入不等差错保护编码器,不等差错保护编码器根据WZ块的类信息对比特面的数据进行编码;
在解码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四:对K帧进行解码,对已经解码的相邻K帧,通过运动补偿内插生成边信息,并对边信息依次进行DCT变换、量化、比特面抽取,生成不同系数的边信息系数带;根据边信息帧和解码的K帧之间的残差进行相关噪声模型参数估计,根据相关噪声模型参数进行码率估计;
步骤五:不等差错保护解码器根据接收到的WZ块的类信息,利用缓存器中的校验码结合对应的边信息系数带进行联合解码,当译码误比特率大于实验设置的阈值T3时,不等差错保护解码器向缓存器中请求更多的校验码流,直至误比特率小于实验设置的阈值T3时解码退出;
步骤六:利用解码得到的数据和边信息重构WZ帧系数带,再进行IDCT变换得到WZ帧的解码重构图像。
前述的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将每个图像分为若干个8*8的像素块,所述传统编码形式为H.264编解码方式。
前述的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88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波点焊通用模拟连接装置
- 下一篇:滑块的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