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计费管理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088707.2 | 申请日: | 2014-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6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段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W8/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通信 网络 计费 管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计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处于漫游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归属地网络接入节点接收拜访地网络接入节点的业务激活请求,所述业务激活请求由所述用户终端在拜访地网络中发起;
根据所述业务激活请求,确认所述用户终端处于漫游状态时,向管理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额度或信用额度的状态;
在判断所述用户的信用额度不足时,向拜访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业务激活失败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管理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额度或信用额度的状态,具体包括:
发送信用额度查询请求给管理节点,所述信用额度查询请求中携带用户标识,以便管理节点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获取信用额度查询结果;
归属地网络接入节点接收管理节点的信用额度查询响应,所述响应中携带所述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费率组的信用额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用户的信用额度不足,具体包括:
判断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费率组的信用额度是否小于所述归属地网络接入节点上配置的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表明所述用户的信用额度不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向管理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额度或信用额度的状态,具体包括:
发送信用额度查询请求给管理节点,所述信用额度查询请求中携带用户标识,以便管理节点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获取信用额度查询结果;
接收管理节点的信用额度查询响应,所述响应中携带用户的信用额度是否充足的指示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用额度查询请求具体为CCR消息时,则所述响应中携带的用户的信用额度是否充足的指示信息,具体为管理节点在发送的CCA消息中,增加用于表示信用额度不足的错误码字段。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业务激活成功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拜访地网络接入节点的数据业务请求,所述数据业务请求由所述用户终端在拜访地网络中发起;
发送业务计费请求给管理节点;
接收管理节点的业务计费响应,在确认所述业务计费响应中携带所述用户信用额度不足信息时,向拜访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业务去激活请求。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节点具体可以是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或者在线计费系统;
其中,在管理节点具体为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时,传递信用额度查询请求和信用额度查询响应的接口包括:Gx接口、Diameter接口、Radius接口或Camel3接口;
在管理节点具体在线计费系统,传递信用额度查询请求和信用额度查询响应的接口包括:Gy接口、Diameter接口、Radius接口或Camel3接口。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归属地网络接入节点具体为NAS或者S-GW。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激活请求,确认所述用户终端处于漫游状态,具体为:
根据所述业务激活请求中携带的拜访地的SGSN IP地址,判断所述拜访地的SGSN IP地址不属于归属地,则确认所述用户终端处于漫游状态。
10.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计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处于漫游状态,所述方法还包括:
归属地网络接入节点接收拜访地网络接入节点的数据业务请求,所述数据业务请求由所述用户终端在拜访地网络中发起;
发送业务计费请求给管理节点;
接收管理节点的业务计费响应,在确认所述业务计费响应中携带所述用户信用额度不足信息时,确认所述用户是否处于漫游状态;
在确认结果为所述用户处于漫游状态时,向拜访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业务去激活请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归属地网络接入节点为NAS,所述管理节点为PCRF时,所述接收管理节点的计费响应,具体为:
NAS通过Gx接口获取PCRF发送来的ASR消息,所述ASR消息中携带用户的信用额度不足信息;
所述向拜访地网络接入节点发送业务去激活请求,具体为:
NAS向拜访地的网络接入节点发送业务去激活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87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阻燃甲板
- 下一篇:用于行动装置的数据查询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