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菊酯类农药降解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8205.X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莉;李文华;贾春红;卢彩鸽;余苹中;朱晓丹;赵尔成;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C12R1/37;A62D10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9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菊酯类 农药 降解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降解农药残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菊酯类农药降解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据报道我国农药土壤污染高达1.4亿亩,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急慢性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有机磷、菊酯、氨基甲酸酯、杂环类等农药的广泛、大剂量使用不仅严重影响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和质量,也引起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菊酯类农药已成为我国出口的蔬菜、水果中主要农药残留之一,引起急慢性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多,对人类、水生生物和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危险。据资料报道,2003年世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销售额为13.0亿美元,位列杀虫剂第二位。菊酯类农药有蓄积毒性,长期接触会引起慢性疾病,如能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P52基因的表达,具有拟雌激素活性,而且对鱼类,蚌类等水生生物也有很高的毒性。
三氟氯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及家庭卫生害虫防除。三氟氯氰菊酯具有对光、热稳定的特点,在环境中半衰期较长,很难在自然条件下快速降解,加之长期频繁使用,有关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日趋严重,当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以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可用于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安全、高效、无二次污染、费用低等优点,是国际上残留农药处理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有关菊酯类农药微生物降解的报道并不多。如研究表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肠杆菌属(Ehterobacte sp.)、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等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王兆守等从茶叶中分离到一株标号为clf6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的菌株可有效地降解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降解率分别为55.64%、44.56%和52.19 %。许育新等分离得到的红球菌Rhodoco-ccus sp.CDT3和辛伟等分离到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TR2均可以降解氯氰菊酯。因此,开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筛选不同类型的三氟氯氰菊酯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可为减低土壤或作物中三氟氯氰菊酯残留提供有效手段,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农田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但是,目前的菌株普遍存在对三氟氯氰菊酯降解效率低的缺陷,而且利用微生物实现对农药进行降解,机理十分复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未见变形杆菌属菌株降解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菊酯类农药降解菌株。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菌株的菌剂。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菌株或菌剂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菊酯类农药降解菌株,其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JZB42C001,该菌株已于2013年12月1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585,其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述菌株来源于北京通州区种植蔬菜的农田土壤中,经过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其对菊酯类农药或杀虫剂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上述菌株的特征如下:
1)形态学特征:该菌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态呈明显的多形性,可为杆状、球杆状、球形、丝状等,大小(0.4~0.6)μm×(1.0~3.0)μm,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有周身鞭毛。
2)生理生化特征:革兰氏阴性,吲哚试验阴性,明胶液化、硫化氢、苯丙氨酸脱氨酶、鸟氨酸脱羧酶、脲酶阳性。麦芽糖发酵阴性,氧化酶阴性,水杨苷水解阴性,七叶苷水解阴性,乙酰甲基醇(VP)阴性,甲基红(MR)阳性。
3)上述菌株的16S rDNA鉴定:
PCR扩增奇异变形杆菌JZB42C001菌株16S rDNA约1.5kb,测序结果 显示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将其用BLAST软件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该菌与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
本发明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东秀珠,蔡妙英)变形杆菌属特征,并结合上述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将本发明菌株JZB42C001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82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七种植土壤消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络切换过程中的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