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的振膜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7954.0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5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詹腾扬;王文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陆彩霞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的振膜。
背景技术
扬声器的悬边是用来固定振膜,除了用来确保振膜在轴向上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振膜作横向移动,因此,振膜悬边的厚度、材质与结构将会对扬声器的频率响应以及音色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同材质所制成的悬边被开发出来,例如使用布、橡皮或是泡棉所制成的悬边,其中使用泡棉所制成悬边的扬声器具有轻柔的音质而为部份使用者所喜爱。
传统泡棉的制作方式是使用化学发泡剂与呈熔融状的塑料相混合,并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反应而释放气体,进而使塑料发泡成型。然而利用传统发泡方法所制出的发泡结构普遍存在泡孔孔径不一以及泡孔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若使用传统的发泡方法来制作振膜悬边,将造成拉伸强度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扬声器在低频段的声音表现,而且结构强度的不均匀易导致使用上的破损,进而减少了振膜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升强度高且低频段的频率响应较好的振膜制造方法及制造的振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振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熔融状的塑料及呈超临界流体状态的气体在射出机的料管进行混合,以形成一混合物;
b)将步骤a)所产生该混合物填充至一模具,控制该模具的压力与温度使该气体在该模具内部扩散成核,进一步产生多个气泡;
c)降低该模具的温度,使该塑料固化而形成一细微发泡结构的振膜。
优选地,其中步骤b)是使该混合物形成环状。
优选地,其中步骤b)还包含将未与所述气体混合的所述塑料注入所述模具当中,并填充到所述混合物的中央,之后在步骤c)中共同冷却固化而形成一体成型的振膜。
一种振膜,具有一个中央部与一个悬边,所述悬边围绕连接该中央部之周缘,所述振膜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造。
优选地,其中所述悬边为矩形、圆形、或跑道形其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其中该悬边为环状且全部为细微发泡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中央部与该悬边为一体成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发明所制造出振膜的悬边具有较一致的气孔孔径以及平均的气孔分布,进而提升悬边的拉伸强度,使振膜在低频段的频率响应能有较佳的表现,并且在结构上不易发生破损,延长悬边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振膜悬边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2为本发明悬边呈正方形的振膜剖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悬边呈长方形的振膜剖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悬边呈跑道形的振膜剖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悬边呈圆形的振膜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0、振膜;11、中央部;12、悬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2所示,其中振膜10系应用于一电声产品,而本实施例所欲制造的振膜10具有中央部11以及悬边12,其中悬边12的制造主要系利用微细发泡制程(MuCell),具体步骤详述如下:
请参阅第1图,首先执行步骤S1,产生熔融状的塑料与处于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 SCF)状态的气体,在此是以聚丙烯(PP)与二氧化碳为例,其中二氧化碳呈现超流体状态的临界温度为31℃且临界压力为1072(psi),随后执行步骤S2,将前述塑料与气体注入射出成型机之料管(图未绘示)当中进行混合,进而形成非成核、均质、流体状的混合物,此时可以透过控制料管的温度与压力而使气体在塑料中能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混合完成之后即可执行步骤S3,将塑料与气体所形成的混合物填充射出至模具(图未绘示)内部并形成环状,在快速射出的过程中,混合物会经历较高的压降速率,进而造成不稳定,让气体在塑料内形成大量的结核点,因此能够进一步控制模具内的压力与温度,使前述结核点在模具内部生长出多数个细微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7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