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摘果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87928.8 | 申请日: | 2014-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8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吕小莲;卢秉福;吕小荣;吴卫明;王伟;时晓杰;卢淑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F11/00 | 分类号: | A01F11/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9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摘果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花生摘果装置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质量。目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既适应对南、北地区采摘尤其是南方地区,同时也适应干、湿花生蔓采摘;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以其功率消耗小、适应作物范围广,具有较强竞争力;但现有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在摘果效率、摘净率及荚果破损率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故而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花生摘果装置,以提高摘果效率,提高摘净率,并减少荚果破损率。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是:在秧蔓夹持板的下方设置摘果对辊,呈直立夹持在秧蔓夹持板中的花生秧随秧蔓夹持板的行进导入在所述摘果对辊之间实现摘果。
本发明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摘果对辊的结构设置为:在秧蔓夹持板的前端和尾部呈悬置分别设置有前端接板和尾部接板,处在秧蔓夹持板下方的平行设置的一对滚轮支架连接在所述前端接板和尾部接板之间形成框架结构;在所述滚轮支架上,以垂直于秧蔓夹持板的行进方向设置各横向摘果辊,相邻的横向摘果辊之间相向转动。
所述滚轮支架以前端低、后端高的呈倾斜的形式与所述秧蔓夹持板成一角度,使处在前端的横向摘果辊与秧蔓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处在尾部的横向摘果辊与所述秧蔓夹持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横向摘果辊的结构设置为:设置滚轮轴支撑在一对滚轮支架之间,在所述滚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转盘,处在滚轮轴的外周不同圆周位置上的摘果杆连接在两端滚轮转盘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摘果杆与滚轮转盘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在所述一对滚轮转盘之间设置调节轴,处在所述调节轴的两端、并位于所述滚轮转盘的内侧分别空套一锥套,两端锥套是以小直径的锥底面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摘果杆设置为筒状体套装在所述两端锥套上;所述调节轴的一端为四方轴,对应一端的滚轮转盘固定套装在四方轴上;所述调节轴的另一端设置为外螺纹轴,在所述外螺纹轴上空套有衬套,在所述调节轴上、位于衬套的外侧设置有调节螺母,通过调节螺母调节衬套在调节轴上的轴向位置,挤压锥套,调节摘果杆与锥套间摩擦力的大小,对应一端的滚轮转盘空套在衬套上。
本发明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摘果对辊的结构设置为:在秧蔓夹持板的前端和尾部呈悬置分别设置前端支架和尾部支架,位于所述秧蔓夹持板下方的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端支架和尾部支架之间,在所述安装座上间隔设置各竖向摘果辊,所述竖向摘果辊是其辊轴呈竖直支承在安装座上的锥形辊,并且锥底在下、锥顶在上;相邻的竖向摘果辊之间相向转动形成摘果对辊;所述辊轴以其底部轴端由传动带轮驱动。
所述安装座是以前端低、尾部高的呈倾斜的形式设置在前端支架和尾部支架上,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秧蔓夹持板成不为零的角度。
所述摘果辊是在辊轴上套装锥形辊轮,在所述辊轴与锥形辊轮之间设置扭簧。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锥形辊轮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同样呈锥形的叶片,形成锥形辊轮的表面上的凸、凹结构。
本发明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摘果对辊的结构设置为:在秧蔓夹持板的下方,沿着秧蔓夹持板的行进方向设置的一对纵向滚轮轴,所述纵向滚轮轴的前端通过轴承设置在秧蔓夹持板的前端悬架上,纵向滚轮轴的后端通过轴承支承并与传动系统相连接,以所述传动系统驱动所述一对纵向滚轮轴相向转动;在所述纵向滚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盘;处在所述纵向滚轮轴外周的打杆连接在纵向滚轮轴两端的转动盘之间。
设置所述纵向滚轮轴的前端距离秧蔓夹持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纵向滚轮轴的后端距离秧蔓夹持板的高度。
所述打杆的两端分处在纵向滚轮轴两端的两只转动盘的不同圆周位置上,使处在纵向滚轮轴外周的各打杆具有同一旋向;并且一对纵向滚轮轴之间的打杆的旋向相反。
更进一步地:
设置转动盘具有中心圆孔,在所述中心圆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球冠形凹面,对应位置的纵向滚轮轴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弹簧钢珠,以所述弹簧钢珠与球冠形凹面形成转动盘与纵向滚轮轴之间的限力传动结构。
在所述转动盘上呈放射状设置各调节连板,所述调节连板在转动盘上径向位置可调,所述打杆的杆端连接在所述调节连板上。
在所述调节板的端部开有“L”形槽,所述打杆的杆端设置为颈部凹槽,并以所述颈部凹槽卡固在所述调节板的“L”形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学院,未经滁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79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罐环形分段推流式聚结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