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氟共聚物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7572.8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肖长发;潘健;黄庆林;王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6/28 | 分类号: | D01F6/28;D01F6/32;D01D5/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陈昌娟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物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氟共聚物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凭其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非粘附性、耐候性、阻燃性及自润滑性,已在化工、石油、纺织、医疗、机械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它更是垃圾焚烧、航天服、消防服、过滤材料及航天材料等领域的优选材料。但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公司有能力将PTFE材料加工成纤维及单丝,这是因为PTFE“不溶不熔”的特性使其加工性能很差,不能像传统聚合物如腈纶(聚丙烯腈)、涤纶(聚酯)那样通过湿法或者熔融纺丝制备纤维。
含氟共聚物在保留了PTFE优异性能的同时,加工性能有显著改善。例如,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对大多数的无机、有机化学品有非凡的抗腐蚀能力,有优良的电性能、耐高低温性能、耐磨性、抗蠕变性等;其分解温度(450℃左右)远远高于熔融温度(240℃左右),且熔融粘度比其它熔融氟塑料较低,故具有很好的熔融加工性能。ECTFE纤维可在较广泛的应用领域内替代加工困难、价格昂贵的PTFE纤维,例如,其优异的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可替代PTFE纤维应用在苛刻条件下的工业过滤材料中;其极端光滑的表面可抑制微生物的增生,可替代PTFE纤维应用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其较高的强度、韧性及低摩擦性能可替代PTFE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目前,有关ECTFE纤维的报道较少,如文章《乙烯-含氟乙烯共聚物》在介绍ECTFE的应用中只给出了单丝的基本性能,可制备针织品,用于烟雾消除器、气体过滤柱管衬垫、编织管材或传送皮带等(《塑料》,1983年第3期67-75页);文章《含氟聚合物纤维》中只提及美国采用熔体挤出-薄膜原纤化的方法制得ECTFE纤维(《合成纤维工业》,1985年第5期58-64页)。以上文献只是对ECTFE纤维进行简单描述,没有涉及纤维的具体制备工艺。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到关于介绍ECTFE纤维具体制备工艺的文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含氟共聚物纤维易产生原纤化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氟共聚物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熔融纺丝法,将含氟共聚物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后挤出,工艺简单、节约能源、纺丝效率高,易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氟共聚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烘干后的含氟共聚物树脂送入两区双螺杆挤出机,在一区温度为240~350℃、二区温度为250~360℃的条件下熔融得到熔体,经250~360℃的喷丝组件后挤出成形,得到熔融挤出物;挤出温度过低易产生熔体破裂造成断丝,温度过高则会使导致纤维成形困难。
2)所述熔融挤出物经过0.8~1.2m的空气浴后,在喷丝头牵伸比为20~25的条件下进行卷绕,得到所述含氟共聚物纤维。
步骤1)中双螺杆挤出机的二区温度较一区温度高5~15℃,喷丝组件温度较二区温度高5~10℃。二区温度高于一区有利于树脂的充分受热熔融,而喷丝组件温度高于二区温度则有利于增加熔体的流动性,利于熔融物挤出。
步骤2)得到的含氟共聚物纤维还在25~230℃的油浴中热处理20~40min。经这种后处理工艺处理后,制得纤维具有优良的韧性,断裂伸长率可达250%~350%。
步骤2)得到的含氟共聚物纤维在定长拉伸1.5~3倍的条件下在25~230℃的油浴中处理20~40min。经这种后处理工艺处理后,制得纤维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断裂强度由初生纤维的70~90MPa提高到140~160MPa。
所述含氟共聚物树脂为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或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所述乙烯-三氟氯乙烯为乙烯和三氟氯乙烯以摩尔比为1:1共聚得到的交替共聚物;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为乙烯和四氟乙烯以摩尔比为1:1共聚得到的交替共聚物。
步骤1)中含氟树脂的烘干过程为:60~8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16h。
步骤1)中螺杆转速为3.0~9.0rpm。
步骤1)中熔体的挤出速度为0.4~1.2m/min,步骤2)中卷绕速度4~1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7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