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的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7460.2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定安;程江涛;万凯军;黄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尾粉砂 渗透 变形 破坏 类型 判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上游法尾矿坝是尾矿库最主要的筑坝方法之一,尾矿堆积坝是否稳定,直接涉及尾矿库能否安全正常使用。渗流稳定性验算是进行上游法尾矿堆坝设计、治理与安全运行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尾矿的渗透变形征是进行渗流稳定性验算的基础。尾矿发生渗透变形的破坏类型有流土与管涌两种类型。随着选矿技术的改进,尾矿颗粒越来越细,尾矿堆积体主要由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质粘土及尾粘土构成。尾粉土、尾粉质粘土及尾粘土在渗流作用下呈流土型破坏,尾粉砂既有流土型坡坏又有管涌型破坏。尾矿土是人工机械破碎土,与天然土比,其级配连续、比重大、分选性差、粒径波动范围窄,套用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判别方法的判定结果有很大一部分与实际情况相反,该判定方法对尾矿土适用性差。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适合尾矿土渗透变形破坏类型的判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的判定方法。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的判定方法,其步骤如下:
1、通过对40座上游法尾矿堆积坝4000余组尾粉砂颗粒级配特征分析,分别绘制总体呈流土型与管涌型渗透变形特征的尾矿堆积坝的尾粉砂颗粒直径小于0.005mm的含量与不均匀系数的关系散点图、颗粒直径小于0.075mm的含量与不均匀系数的关系散点图。
2、对上述流土型与管涌型渗透变形特征散点图进行叠加分析,取主要重合部分的平均值作为流土型与管涌型渗透变形特征的区分界限,绘制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表。
3、根据试样室内颗粒分析试验测得的颗粒直径小于0.005mm含量、小于0.075mm含量及不均匀系数,按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表,查表判定该尾粉砂的渗透变形破坏类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优点如下:
1.本判定方法直接采用常规颗分试验的颗粒级配特征参数进行判定,无需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2.本方法采用三个级配特征数据进行判定,判定的结论准确性高。
3.本方法表格化,直接采用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中的通用颗粒级配特征数据,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尾粉砂级配散点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孔隙率与比重散点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不均系数与粘粒含量散点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有流土现象堆积坝不均系数与小于0.005含量散点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有管涌现象堆积坝不均系数与小于0.005含量散点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有流土现象堆积坝不均系数与小于0.075含量散点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的有管涌现象堆积坝不均系数与小于0.075含量散点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尾粉砂渗透变形破坏类型判定方法,其步骤如下:
(1)收集整理40座上游法尾矿堆积坝的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统计该40座坝的4000余组尾粉砂的相关物理指标特征,统计结果见表1、表2。绘制尾粉矿级配散点图如图1,孔隙率与比重散点图如图2,不均匀系数与粘粒组含量关系散点图如图3。
其中,在尾矿堆积坝岩土勘察时,按照一定的间距(1m或2m,一般不大于2m)采取尾粉砂原状或扰动试样密封包装送到试验室;
在室内将野外采取的尾粉砂原状或扰动试样按相关的土工试验规程进行颗粒分析试验,要求测得粘粒组含量,当粘粒组含量不大于10%时,应计算不均匀系数。
物理指标统计表 表1
颗分成果统计表 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7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