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碳水化合物生物质还原CuO制备Cu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5742.9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金放鸣;姚国栋;曾旭;殷国栋;王凤文;霍志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碳水化合物 生物 还原 cuo 制备 cu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碳水化合物生物质还原CuO制备Cu的方法,属冶金工程技术领域和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铜冶炼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火法冶炼(Pyrometallurgy)和湿法冶炼(Hydrometallurgy)。前者又称为干式冶金,是把含铜矿石和必要的添加物一起在炉中加热至高温,熔化为液体,进行所需的化学反应,从而分离出粗铜,然后再将粗铜精炼。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看,火法冶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大于1000 °C),在加热一些含硫等矿物时会有低浓度难处理的SO2气体产生,粉尘也容易被排放到大气中,并使用氨水、重油、石油气、碳甚至氢气作为粗炼的还原剂,是一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冶炼方式。目前,火法冶炼的主导地位正逐步被湿法冶炼所取代。
传统湿法冶炼是用酸液从铜矿石中浸取铜,然后用溶液电积等方法制取铜,应用在低品位、难熔化或微粉状的矿石。典型的湿式冶炼的工艺流程是将开采后的铜矿石粉碎,用稀硫酸淋洗,然后用LIX-64(2-羟基-5-十二烷基苯甲酮肟)等有机萃取剂萃取以富集铜。电解富集后的铜液,铜在阴极沉积。控制酸度,可使90 %的铜循环于溶剂萃取-电积单元,最终得到高纯铜。这种湿法冶炼虽然不会有粉尘、SO2产生,但是需要用硫酸作为浸取剂,酮肟类有机试剂作为萃取剂,存在环境污染风险,而且电积时电能消耗巨大,生产周期较火法长,工艺的适用性差。
随着环保与低碳观念的深入,人们对金属冶炼过程的高能耗和高污染越来越关注,迫切需要高效、低碳、环保的冶炼工艺。自然界中金属多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如果能用廉价的还原剂低温直接还原这些氧化物或硫化物,则有望实现金属绿色冶炼的突破。
生物质是地球上存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来自于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种类繁多的物质,其中以碳水化合物居多。由于生物质具有再生循环、用途广泛、碳中性的特点,其资源化利用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碳水化合物生物质主要由糖类物质组成,它们是多羟基的醛或酮。显然,醛基、酮基、羟基都是具有还原性的官能团。因而,环境友好、存量丰富、可再生的碳水化合物生物质可以直接用作金属化合物的还原剂。
葡萄糖、果糖等糖类易溶于水,可以较快的参与到均相反应中。而纤维素分子结构有些特别,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纤维素分子形成的分子束的直径大约是3 nm,分子之间通过氢键链接,每一个小束上大约有30个分子,具有很强的结晶性质。所以在常温下,纤维素几乎不溶于水,也没有还原性。水热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纤维素还原性的瓶颈。一方面,在高温水中,纤维素的氢键被有力的削弱,另一方面,高温水具有较高的离子积(Kw),可以促进纤维素水解为具有还原性的纤维二糖或葡萄糖。因此,水热技术可以扩大生物质还原金属化合物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碳水化合物生物质还原CuO制备Cu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葡萄糖、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生物质,在150~400 °C反应1.5~6 h,可以得到纯度大于99%的Cu微米颗粒。同时,碳水化合物转变为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及乙二醇、丙二醇等二元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5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