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漫反射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4844.9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7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培栋;靳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B29C47/00;B29C55/14;B29C59/04;G02B5/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漫反射 增亮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亮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经成为了当今最普遍的显示技术。因为LCD具有绿色环保、低耗能、低辐射、画面柔和等优点,所以LCD将会是未来几十年内的主流显示技术。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才能达到显示功能,所以背光模组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背光模组的主要构件包括:光源、导光板、各类光学膜片。背光源体系中光学膜片主要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和增亮膜三种。反射膜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学表面的反射率。扩散膜的主要作用是将导光板透出的光,透过扩散粒子来达到雾化光源的效果。增亮膜的主要功能为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予以导正,以增加发光效率,其增亮原理,是将原来大视角的发散光聚拢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出射,从而增加了正视的亮度。
传统的增亮膜一般是在PET基膜上涂布一层热固性树脂,然后进行UV固化或热固化以形成一定的表面结构。鉴于这种工艺程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不利于简化生产,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缺点。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会要求将扩散膜与增亮膜的功能复合为一体,同时满足扩散与增亮的目的,现有的增亮膜不能达到此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增亮膜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漫反射效果的漫反射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漫反射增量膜,包括PET基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PET基膜上还复合有一层PETG层,所述PETG层的表面具有若干行相互平行的弧形凸起,相邻的弧形突起相互衔接,每行弧形凸起上均具有凸点。
进一步,所述的凸点为凸尖。
进一步,所述的凸尖呈三棱锥形。
上述漫反射增亮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模压基膜,模压基膜的制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 将PETG原料喂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挤出机温度设定在150~185℃之间;
B. 将PET原料喂入另一挤出机中,熔融挤出,挤出机温度设定在260~290℃之间;
C. PETG原料和PET原料熔融后,经过共挤模头,然后在急冷辊上形成铸片,急冷辊温度25~35℃,控制PET基膜与PETG层的厚度比为1:1~10:1;
D. 铸片经过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预热温度50~80℃,拉伸温度50~60℃,拉伸倍数2.5~4.0倍;
E. 将纵向拉伸后的膜片,重新预热后进行横向拉伸,预热温度100~130℃,拉伸温度80~130℃,拉伸倍数3.5~4倍;
F. 横向拉伸后的薄膜在190~240℃下定型3~10s,最后经冷却、收卷和分切,得到模压基膜;
得到模压基膜后将模压基膜装入模压机,预热辊温度70~160℃,版辊温度105~200℃,版辊表面具有与PETG层的表面的弧形凸起和凸点对应的模面,模压机车速10 m/min,在压力50kg~100kg条件下进行模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共挤、模压的方法,生产速度大大提高,并避免了涂布过程中的各种缺陷,提高了成品率;由于不需使用溶剂,在环保、安全性上也较涂布的方法要好;由于表面使用高透明的非结晶型共聚酯,所制成的增亮膜的透光率有所提升,从而达到增加增亮效果的作用;同时采用了新型的花纹图案,增加了对光线的混光效果,有效避免光影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漫反射增量膜,包括PET基膜1,在所述的PET基膜1上还复合有一层PETG层2,所述PETG层2的表面具有若干行相互平行的弧形凸起,相邻的弧形突起相互衔接,每行弧形凸起上均具有凸点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凸点为呈三棱锥形的凸尖,当然凸尖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三棱锥形的凸尖对光线的混光效果最好。
上述漫反射增亮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模压基膜,模压基膜的制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将PETG原料喂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挤出机温度设定在150℃;
B.将PET原料喂入另一挤出机中,熔融挤出,挤出机温度设定在2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4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