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水稻覆膜综合种植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83621.0 申请日: 2014-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3798090A 公开(公告)日: 2014-05-21
发明(设计)人: 许亚峰;王雪雪;陈艳花;徐华超;谢淮北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G13/02;A01C2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200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盐碱地 水稻 综合 种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稻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水稻覆膜综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土是盐化土、盐土、碱化盐土(苏打盐土)、碱土的总称。国内外对盐碱土分类观点不一,目前,通常用土壤溶液电导率(EC)和可交换性钠比率(ESP)和PH值作为划分土壤盐碱化程度的指标。

盐碱土是在综合自然条件作用下以及人类不合理利用下产生的一种低产土壤类型。由于盐碱土具有盐分多、碱性大等特点,使得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通气透水不良,严重时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改良盐碱土势在必行。

盐碱土水盐运动具有“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特点,控制水分蒸发,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聚,便可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对盐碱土进行覆盖可以隔绝水分与大气之间的直接交流,对土壤水分上行起到阻隔作用,因此能够抑制水分蒸发,阻止盐分表聚。目前覆盖材料主要有秸秆、塑料地膜、水泥硬壳、沥青乳剂等。地面覆盖可以抑制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含盐量,改良盐碱土。

种稻改良:种植水稻是中国改良利用盐碱地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在插秧前进行泡田洗盐,并通过生长期淹灌和排水换水,冲洗和排走土壤中的盐分,能较快地起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种稻改良盐碱地要有健全的灌排工程系统,以保证供水、排盐和控制地下水位。盐碱地种植水稻是改良利用苏打盐碱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种植水稻可以提高盐碱地改良速度,离子吸收可能是水稻主要的耐盐机制。水稻属于中等耐盐碱作物,其根系可以分泌有机酸,降低土壤PH,增加CO2分压,促进CaCO3溶解,置换出更多Na+,降低土壤盐碱度(Ahmad等,1990),改良盐碱土。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0世纪中叶,随着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展,使用聚乙烯薄膜代替稻草、沙石等材料覆盖于地面,已达到增温、保水保墒、保肥等目的,从而形成了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技术。1948年,日本开始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的国家。1955年,日本已经大面积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田作物包括水稻、花生、大豆等,蔬菜类作物有绿叶菜类、瓜类、根菜类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水稻覆膜综合种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将氮磷钾复合肥(18-14-14)作为底肥施入大田,水稻秧苗移栽至大田,插秧密度为29.7cm×13.2cm,每穴大约移栽5~6株,将尿素作为返青肥和分蘖肥施入大田;

移栽前3-5天灌水泡田,泡田水深为翻耕垡片的一半,不进行水耙整地,泡田洗田1-2次,沉淀1-2天后直接插秧;

水稻移栽前覆膜,覆膜使用宽为1.5m、厚度为0.008mm的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每个小区铺设15条膜,每条膜之间大约间隔20cm左右;

水稻秋收后,留茬高度20-30cm,通过深翻进行扣垡埋茬;作业深度在15-20cm,耕垡要扣垡严密,紧密衔接,翻垡、扣垡良好,保证稻草翻埋质量;

旋耕机旱旋整平,镇压并打碎垡块,根据土壤渗漏情况,如渗漏量过大,可通过镇压控制;旱旋整平,要求耕后土块直径小于4cm的应达到60%以上,直径大于8cm的土块不超过10%,地表高低差不超过2cm;

追肥:公顷施纯氮为150-160kg,纯磷80-90kg,纯钾75-100kg,硫酸锌20-25kg;在氮肥施肥方法上采取少施分蘖肥,多施穗肥,前控后促的施肥方法,保证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4:2:3:1的比例施入;分蘖肥在插秧后5-7天施用;穗肥在抽穗前10-15天施入;粒肥于抽穗后3-5天施入;

移栽密度:根据品种株型收敛程度和分蘖能力选择移栽密度;收敛程度好或分蘖能力低品种采用8×4寸移栽密度,松散型品种和蘖力高品种采用9×5寸移栽密度;每穴2-3苗,推荐钵型毯状机插技术;

分蘖控制:返青后浅灌增温,水层深度3-5cm;高峰期如果群体过盛要进行排水晒田,即田间分蘖数与计划穗数比达到1.2时进行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晾田标准恢复灌溉,防止幼穗分化期土壤干裂;

养分控制:根据分蘖期叶长、叶态、叶色控制养分,此期叶片长度呈递增规律,平均增幅为5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返青后叶色逐渐加深,至6叶龄达到青绿色,叶态弯披,功能叶叶色较叶鞘深,至7叶龄后叶色平稳略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3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