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触摸屏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3123.6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章宦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移动 终端 及其 操作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网络服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触摸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中,并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通信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各种智能终端层出不穷,给人们的交流与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娱乐。然而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不管是一般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还是具有触摸屏的智能机,在设计理念的主流发展上基本沿着功能更强大,待机时间更长久等性能方面着手。现有设计中,用户通过点击触摸响应装置(简称触摸屏)与智能终端交互。但是触摸屏与显示屏叠合在一起,用户操作时也会遮挡显示信息,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给用户在进行游戏娱乐或者信息发送时带来了不便。有些专利申请虽然也提出了双面触摸屏的设计方法,但存在比较不方便,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比如专利申请201220469960.9在背面设置主功能触控区域,滑动触控区域,返回功能触控区域,这样的专利虽然也采用了双面触控的方式,但在背面设置这样三块区域,很难确定手指在背面操控的时候,手指放在哪个区域,而且分的区域过多,手指放置的区域容易混淆,实际操控很不方便。而且该专利针对手机前面还设置了一堆外置功能键,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有价值。专利申请201010044467.8也提出了双面触摸屏的设计方法,将显示屏和触摸屏分开设计,触摸屏在背面设计,但在操作上需要手指的各种组合,才可以在背面进行操作,这样光是记忆手指的操作就要费很大时间。更重要的是该专利背面的触摸屏的每一个点对应正面显示屏的每一个点,但是在实际中,背面的触摸屏如果对应显示屏的每一点,那么在背面操作的时候,为了要进行一个应用,手指必须摸索到背面对应的位置去开启这样的应用,存在操作不方便和浪费时间的缺陷。尤其在对游戏进行操作的时候,拥有三块功能触控区域的专利具体是哪一块区域负责游戏的操作以及如何操作没有涉及,同样的需要手指进行各种组合控制的双面触摸屏专利在实际的游戏中仅仅记忆手指的各种组合操控就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键盘或其他复杂操作即可实现较为准确的定位并适用于游戏操作的双触摸屏移动终端,并提供此种移动终端的双触摸屏操作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触摸屏移动终端,包括正面触摸屏和背面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面触摸屏包括定位标 记,所述的定位标记为设置在背面触摸屏中部及四个边界上,分布在中部处的定位标记为圆点,在分布边界上的定位标记为长条形。手感与背面触摸屏的其他位置不同。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定位标记处与背面触摸屏的其他位置相比,或者较为凸起或者凹陷。也可以或者较为粗糙或者更为平滑。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双触摸屏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在游戏应用中,正面触摸屏和背面触摸屏分别用于不同信息的输入,正面触摸屏用于游戏的启动、结合显示屏实现游戏道具和人物的定位;背面触摸屏用于方向控制,开火、跳跃功能的触发;在用于文字输入时,文字输入通过背面触摸屏实现,即手指通过定位标记实现类似于盲打的文字输入,正面触摸屏不用于输入,而是用于应用功能界面的控制与切换
本发明在原有移动终端触摸屏的基础上,在移动终端的背面增加一层触摸屏。通过两个触摸屏的组合应用来扩展移动终端的交互性能。为了适应游戏操作,在背面触摸屏上设置了定位标记,方便操作者本发明在保证原有移动终端性能不变的基础上能够同时从移动终端背面进行准确定位和控制,从而不需要额外的按键,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有限空间,可以使得用户在进行信息编辑和游戏娱乐的时候不因为触摸屏和显示屏的重叠使得操作的时候遮挡有用信息,妨碍信息的编辑和游戏。
附图说明
图1给出双触摸屏移动终端实现的示意图。
图2是移动终端背面定位标记的示意图。
图3是双触摸屏移动终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双触摸屏移动终端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3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