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以及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2902.4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4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隆志;林久仁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6 | 分类号: | F24F1/06;F25B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室外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及其室外机,包括: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上具备的流道切换器,切换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向;室外风扇;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器;及控制室外风扇和制冷剂回路的控制器,当从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器取入的外部空气温度处于规定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器实施以和制冷运转时相同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并使室外风扇旋转的风扇除霜运转,当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低于第一规定温度时,控制器在第一风扇除霜运转时间实施风扇除霜运转,当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温度以上时,控制器在第二风扇除霜运转时间实施风扇除霜运转。
本申请基于2013年8月8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64790号,因此将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室外机和室内机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备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此时,在室外空气(以下称外部空气)温度低时,室外热交换器上会产生霜。制热运转中在室外热交换器上产生的霜,通过进行逆循环除霜运转而融化。融化的霜通过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下方的、室外单元的底板,作为排出水排出到外部。此处,在逆循环除霜运转中,在停止室外风扇的状态下,通过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利用压缩机中被压缩后成为高温的制冷剂来加热室外热交换器。此外,室外单元的底板作为排水盘发挥功能。
外部空气温度在0℃左右时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结霜量变多。此时,不仅是室外热交换器,用于室外热交换器通风的室外风扇和室外风扇周边的喇叭口通风管(bellmouth)等上也会结霜。通过融化室外热交换器上附着的霜的一般除霜运转,难以使室外风扇等上附着的霜融化。因此,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21789号公开了为去除室外风扇等上附着的霜而进行风扇除霜运转的空调装置。所述风扇除霜运转在室外风扇停止状态下进行的除霜运转结束后、外部空气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时,在将制冷剂回路设为逆循环的状态下,使室外风扇以规定转速运转一定时间。这样,在室外热交换器加热的空气吹到室外风扇和喇叭口通风管等上。其结果,可以使室外风扇和喇叭口通风管等上附着的霜融化。
发明内容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上具备的流道切换器,用于切换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向;室外风扇;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所述室外风扇和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控制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之后,所述控制器判断从所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器取入的外部空气温度是否处于规定温度范围内,在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处于规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器实施风扇除霜运转,在所述风扇除霜运转中以和制冷运转时相同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并使所述室外风扇旋转,当所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器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低于第一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在第一风扇除霜运转时间实施风扇除霜运转,当所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器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在高于所述第一规定温度的第二规定温度以上时,所述控制器在比所述第一风扇除霜运转时间长的第二风扇除霜运转时间实施风扇除霜运转。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说明图,是表示了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说明图、是室外机控制器和室内机控制器的框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中除霜运转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中风扇除霜运转时间与外部空气温度之间关系的图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29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