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寒性痛症的穴位贴剂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2334.8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巧琳;胡斌;马奔;徐翠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7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寒性痛症 穴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寒性痛症的穴位贴剂。
背景技术
痛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有虚实之分。实性疼痛大多因感受寒邪、湿邪或气滞、血瘀所致,所谓寒性疼痛,是在受冷的情况下而引起的病痛,如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风湿、坐骨神经疼、老寒腿、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寒性痛症。虚性疼痛则多因阳气亏虚、精血不足,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所致。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虽有治疗寒性疼痛的多种药物,如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外用止痛贴存在种类较多、质量控制不严格,鱼龙混杂现象。其使用和疗效不尽人意,一些中药外用贴也同样存在药味众多、不加辩证、适应症过于宽泛、靶向性不强的特点,而且使用不规范,痛症患者经常自行使用,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症状。因此,寒性痛症治疗上的药物的改进和创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寒性痛症的穴位贴剂,可有效解决寒性痛症的规范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穴位贴剂是由下列重量比计的原料中药制成:元胡18-22g、肉桂18-22g、细辛18-22g、吴茱萸9-11g、白芥子9-11g、甘遂13-15g、生姜25-35g和氮酮0.6-1.0g,其中,将元胡、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磨成细粉,过100-120目筛混合均匀,成混合物,然后将生姜榨成汁,加入混合物中,再加入用于透皮渗透剂的氮酮,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成。
本发明原料丰富,方法简单,易生产,使用方便,效果好,有效用于治疗寒性痛症,是寒性痛症治疗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穴位贴剂是由下列重量比计的原料中药制成:元胡18g、肉桂18g、细辛18g、吴茱萸9g、白芥子9g、甘遂13g、生姜25g和氮酮0.6g,其中,将元胡、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磨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成混合物,然后将生姜榨成汁,加入混合物中,再加入用于透皮渗透剂的氮酮,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5-7cm,每片含50g药膏,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成。
实施例2
该穴位贴剂是由下列重量比计的原料中药制成:元胡20g、肉桂20g、细辛20g、吴茱萸10g、白芥子10g、甘遂15g、生姜30g和氮酮0.8g,其中,将元胡、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磨成细粉,过110目筛混合均匀,成混合物,然后将生姜榨成汁,加入混合物中,再加入用于透皮渗透剂的氮酮,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5-7cm,每片含50g药膏,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成。
实施例3
该穴位贴剂是由下列重量比计的原料中药制成:元胡22g、肉桂22g、细辛22g、吴茱萸11g、白芥子11g、甘遂15g、生姜35g和氮酮1.0g,其中,将元胡、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磨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合均匀,成混合物,然后将生姜榨成汁,加入混合物中,再加入用于透皮渗透剂的氮酮,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5-7cm,每片含50g药膏,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成。
实施例4
该穴位贴剂是由下列重量比计的原料中药制成:元胡19g、肉桂19g、细辛19g、吴茱萸9.5g、白芥子9.5g、甘遂13.5g、生姜29g和氮酮0.7g,其中,将元胡、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磨成细粉,过110目筛混合均匀,成混合物,然后将生姜榨成汁,加入混合物中,再加入用于透皮渗透剂的氮酮,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5-7cm,每片含50g药膏,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成。
实施例5
该穴位贴剂是由下列重量比计的原料中药制成:元胡21g、肉桂21g、细辛21g、吴茱萸10.5g、白芥子10.5g、甘遂14.5g、生姜32g和氮酮0.9g,其中,将元胡、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磨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合均匀,成混合物,然后将生姜榨成汁,加入混合物中,再加入用于透皮渗透剂的氮酮,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5-7cm,每片含50g药膏,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学院,未经河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2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