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湿球温度允差内能效比修正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81540.7 | 申请日: | 2014-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斌;黄虎;张若楠;张敬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湿 温度 允差内 能效 修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效比采集误差修正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应用于房间空调器能效比采集误差修正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是我国最早制订的用电设备的能效标准,前后经历了三次修订,能效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效法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相关规范。2000年和2004年两次能效标准的修订主要体现在能效限定值的上调,而现行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其能效等级均由原国标GB12021.3-2004的五级能效修订为现行国标GB12021.3-2010的三级能效:现行能效标准直接删除原能效标准中的三、四和五级能效等级,并将原能效标准一、二级能效等级重新定义为现行能效标准的二、三级能效等级。以此为基础在等步长的条件下,将现行能效标准二级能效向上推进一级作为现行标准的第一级。
为了正确判定房间空调器的能效等级,《房间空调器的热力学完善度分析》一文中引入热力学完善度对房间空调器进行能效评价,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房间空调器能效分析方法。同时,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更新修订,相应的,其性能标准也需要修订,并与之匹配,即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因测量原因而造成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的错误划分。
额定制冷量和能效比需反映出房间空调器在名义工况点下的性能,这也是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评定的依据。对房间空调器制冷量和能效比进行实测时,受测试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房间空调器性能测试的实际工况点往往会在允差范围内发生偏移。相关标准规定了干湿球温度的允差分别为±1℃和±0.5℃。这往往导致制冷量和能效比的测试结果不是在名义工况点,而是在干湿球允差范围内某一工况点下测得。基于该测试结果对房间空调器进行能效等级评定,可能会导致对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的错误划分。一方面,名义工况下可以达到(未达到)三级能效限定值的房间空调器,可能由于实际测试工况位于干湿球温度允差范围下限(上限),而被错误划分为不能达到(达到)三级能效限定值,而三级能效限定值是房间空调器市场准入的门槛值。另一方面,随着仪器仪表精度不断提高,人为控制实际测试工况点位于干湿球温度允差上限或下限,也可能导致房间空调器能够发生可预测的错误划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房间空调器,能够得到在干湿球温度在国家标准允差范围内任意工况点下能效比向名义工况的回归修正值,提高测评准确性的干湿球温度允差内能效比修正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干湿球温度允差内能效比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在试验工况下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比数据,所述试验工况为保持室外侧干球温度为35℃,湿球温度为24℃,分别控制室内侧干湿球温度在3大类,14种工况下,进行房间空调器能效比的测量,测得能效比与名义工况下能效比的偏差为ΔEi(i=1,2,··,14),i表示不同测试工况:
其中,第一类工况为室内侧湿球温度恒定,变化室内侧干球温度;工况1~5室内侧湿球温度均为19℃,室内侧干球温度分别对应26℃、26.5℃、27℃、27.5℃、28℃;
第二类工况为室内侧干球温度恒定,变化室内侧湿球温度;工况6~10室内侧干球温度均为27℃,室内侧湿球温度分别对应18.5℃、18.8℃、19℃、19.3℃、19.5℃;
第三类为室内侧干湿球温度极限耦合变化,工况11、12室内侧干球温度均为26℃,室内侧湿球温度分别对应18.5℃、19.5℃;工况13、14室内侧干球温度均为28℃,室内侧湿球温度分别对应18.5℃、19.5℃;
2)将所述步骤1)中采集的各工况数据分别代入以下回归方程中,得到14个六元一次方程组成的超定方程组,然后以贝塞尔公式为判别条件求解所述方程组,得到回归方程的各项常系数E0、a、b、c、d、e的取值:
ΔE(t1,t2)=E0+at1+bt2+ct12+dt22+et1t2,
其中,t1表示被试工况下室内侧干球温度与名义工况点下室内侧干球温度的温度差,t2表示被试工况下室内侧湿球温度与名义工况点下室内侧湿球温度的温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5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