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渣浆泵腔锁式零泄漏轴封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1492.1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1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贤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嘉成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2 | 分类号: | F04D29/1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8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渣浆泵腔锁式零 泄漏 轴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渣浆泵的轴封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渣浆泵腔锁式零泄漏轴封机构。
背景技术
渣浆泵从工作原理上讲属于离心泵,从概念上讲指通过借助离心力(泵的叶轮的旋转)的作用使固、液混合介质能量增加的一种机械,将电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和势能的设备。一般将适用于输送液体(水)中含有悬浮固体物的泵称为渣浆泵。目前是选矿、选煤厂各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
现有技术中,渣浆泵的轴封结构主要有两种,即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的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检修均比较方便,因此应用较为普遍。渣浆泵的填料密封是其中带衬套水冷的填料密封,其中,填料箱的主体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两种,填料箱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压力等级(0.6MPa和1.6MPa两种)和公称轴径(DN系列为 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160等)。填料密封由填料箱体,填料,压盖,螺栓等基本零件构成,置于箱体与转轴之间的填料在螺栓力以及压盖的轴向挤压下,产生径向延伸,使填料紧贴在转轴的四周,从油杯中加入的润滑油在轴旋转时会使填料与转轴的接触面间形成一层极薄的油膜,既具有润滑作用,又可以阻止泵腔内介质的外逸以及泵腔外气体的渗入。填料密封的主要优点是廉价、安装简单。但是,其缺点有很多,例如:泄漏量大、泄漏造成污染、损伤腔锁轴套、使用寿命短、功率损失大、耗能等。
机械密封在转子部件窜动量大的工况情况下,机械密封中的动、静环经常因此损坏,一旦破损,压紧部件直接摩擦,所造成的烧结、抱死使得维修更换变得极为困难,甚至经常会发生导致整机瘫痪,生产线停顿的重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渣浆泵腔锁式零泄漏轴封机构,为组合型密封,兼取填料密封与机械密封的优点之长,来使得密封性能更加优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渣浆泵腔锁式零泄漏轴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于泵体前侧的腔锁式轴封箱、安装于腔锁式轴封箱前侧的腔锁压盖以及依次穿过腔锁压盖和腔锁式轴封箱并延伸到泵体内的泵轴,所述的泵轴上在腔锁压盖和腔锁式轴封箱的内部套装有腔锁轴套,所述腔锁轴套的前端外壁上具有环形突起;包括有位于腔锁压盖与腔锁轴套之间的动环推紧环、腔锁副压盖、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推紧环的底部具有向前敞口的环形凹腔,所述的环形凹腔内分别设有多个弹簧,所述多个弹簧的一端分别顶靠在所述环形突起的后侧外壁上,多个弹簧的另一端分别顶靠在所述环形凹腔的底面上,所述的腔锁副压盖环绕在所述动环推紧环的外部并将动环推紧环锁紧在所述环形突起的端面上,所述的动环固定在腔锁轴套的外壁上,动环的前端顶靠在所述动环推紧环的后端,所述的静环固定在所述腔锁压盖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的腔锁轴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动环与静环之间为非接触式动压型密封配合;所述腔锁式轴封箱的内壁与腔锁轴套之间在所述静环的后方分别设有填料和水封环。
所述的渣浆泵腔锁式零泄漏轴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锁轴套的两端与泵轴之间、动环推紧环与环形突起的端面之间、腔锁副压盖与动环推紧环之间以及静环与腔锁压盖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渣浆泵腔锁式零泄漏轴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锁副压盖的后端分别具有对应卡入腔锁压盖前侧外壁上的多个凹槽内的环形延伸部。
所述的渣浆泵腔锁式零泄漏轴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环推紧环的后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动环的前端具有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环形突出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合理、可靠,为组合型密封,兼取填料密封与机械密封的优点之长,密封性能更加优越,具有密封性强、摩擦性能好、适用范围广、耗能低、事故率低、安全性高、泄漏量几乎为零的特点,是新一代节能环保的尖端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嘉成泵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嘉成泵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