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的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1429.8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4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波;薛原;张音;玉富达;刘宝生;顾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91;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电压 镍锰酸锂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进步,各种可提携式的电子产品的量不断增加;以及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汽车终将成为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电池在航空、军事等各大领域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电池,有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小、循环寿命长和能量密度大的显著优点,成为便携电子设备电池的首选,并且逐步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尖晶石型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具有4.7V的高放电平台和147 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并且成本廉价,对环境友好。镍锰酸锂可兼容电压较高的负极材料来提高电池安全性,并且使锰的价态提高到正四价,减小了锰的溶解和姜泰勒效应,从而有效减少了循环中的容量衰减,并且因此其作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尖晶石型镍锰酸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法和液相法等。固相法制备工艺简单,是制备LiNi0.5Mn1.5O4的常用方法,将一定比例的锂源、镍源和锰源球磨混合,然后进行煅烧,此方法制备的材料不均一,颗粒尺寸大,高的焙烧温度会导致杂质和三价锰的出现。液相法包括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熔盐法等,制备工艺复杂。
LiNi0.5Mn1.5O4材料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有两种空间群,分别为P4332和Fd m。对于空间群P4332,Ni/Mn排列为有序的,Ni离子占据4a位置,Mn离子占据12d位置,Li离子占据8c位置,O离子占据8c和24e位置。而在Fdm空间群中,Ni/Mn排列是无序的,Ni和Mn随机的分布在16d位置, Li离子占据8a位置,O离子占据32e位置。其中空间群为Fdm的材料中含有少量Mn3+,由于Mn3+离子的半径相对较大,增大了晶格参数,有利于Li+离子在材料中的传输,因此有较好的倍率性能,但是Mn3+容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二价锰会溶于电解液,并向负极迁移,沉积在负极表面,因此Mn3+的存在会降低材料的循环性能。空间群为P4332的材料中不含Mn3+,避免了由Mn3+引起的锰溶解的问题,具有较好循环性能,但是倍率性能较差。可以看出Mn3+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矛盾的。
在制备LiNi0.5Mn1.5O4材料的过程中,当煅烧温度在700℃以上时,会产生氧缺陷,相应地部分锰被还原至三价,得到含Mn3+的镍锰无序的材料,若在高温煅烧后在700℃进行退火处理,可以减少氧缺陷和三价锰的含量,空间群会由P4332转变为Fdm,得到不含Mn3+的镍锰有序的材料,不同Mn3+含量的材料是通过控制热处理过程来得到的,因此制备核层为含有Mn3+的镍锰无序的材料,壳层为不含Mn3+的镍锰有序的材料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利用了含Mn3+的核层材料的倍率性能好的优点,并包覆一层不含Mn3+的壳层材料,避免了锰的溶解,提高了循环性能,因此该材料同时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另外该材料的壳层与核层均为立方尖晶石相,结构一致,减小了核壳间阻力,膨胀系数一致,循环过程中该核壳结构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4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全自动数控包板机
- 下一篇:电池抽真空夹具、电池抽真空机及其上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