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力自动搅拌器皿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081373.6 | 申请日: | 2014-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俞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俞任 |
| 主分类号: | A47J43/046 | 分类号: | A47J43/046;A47J4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自动 搅拌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服务业的调配饮品器皿,尤其涉及一种磁力自动搅拌器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喝奶茶、咖啡、果汁等等调配饮品,冲泡之后需要用勺子进行搅拌,使奶茶、咖啡等完全溶解,搅拌的过程中勺子与杯子碰撞发出噪音,而且有时候水太满一搅拌还会洒出来。当人们要搅拌容器里的液体(如咖啡)时,或因瓶底较深,普通调羹够不着瓶底,需要借助搅拌棒等物件把液体搅动,假如找不到可以利用的物体而造成无法进行搅拌。
特别是对于餐饮服务业以及家庭和单位在举行宴会时,例如用调配好调配饮品的大器皿要同时给众多进餐者添加调配饮品,一手举着器皿,另一只手接过进餐者的餐具,再也不可能腾出一只手来拿调羹等搅拌用具去搅拌容易沉淀的调配饮品,而且,调羹等搅拌用具在外搁置又捡回来多次重复使用也极不卫生。同样摆在餐桌上的共用大杯调配饮品,每位进餐者若随手用各自的筷子或调羹轮流去搅拌已经沉淀的调配饮品也极不卫生,人们经常会尴尬地发现到最后绝大部分的颗粒固体调配饮品会残留在器皿底部倒不出来。这个小事情大难题一直困惑着古今中外所有的餐饮服务业服务员以及家庭主妇和单位接待人员,各国科研人员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均没有找到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法。
现有的电动搅拌杯必须外接电源,结构复杂,假如在没有能源支持的时候也造成无法使用。一种公开的搅拌杯的结构,包括杯体、杯盖以及把手,在杯盖中心处开设圆孔,一根旋转杆透过圆孔插入杯体,在旋转杆顶端设有横向把手,底端设有横向搅拌板。使用时,使用者手握旋转杆顶部的横向把手,然后旋转,带动旋转杆底部的横向搅拌板转动对杯体内部的物体进行搅动。(百度专利搜索《搅拌杯》申请号/专利号:200720012857)。其不足之处是,搅拌操作必须在杯盖上进行,合上和打开杯盖等动作会带来不便。
本发明的实现方案如下:
一种磁力自动搅拌器皿,圆柱形筒体位于圆盘底座上面,弧面连接体的凹弧面同时与所述的圆柱形简体和圆盘底座的外圆弧相连接,矩形手柄的上端与所述的弧面连接体之间的上连接横梁上有摆杆定位凹槽,矩形手柄的下端与所述的弧面连接体之间的下连接横梁上有摆杆通槽;所述的弧面连接体在所述的上连接横梁与所述的下连接横梁之间的凸弧面上设置有一个凸耳凹槽;所述的圆盘底座上的底座上凹面紧贴着所述的筒体底平面,底座上凹面上有下磁盘腔,所述的圆盘底座上的底座下凹面有两个齿轮圆腔,每个齿轮圆腔上有腔孔台阶与所述的下磁盘腔相通;两个所述的齿轮圆腔之间有一底座贯通槽穿越相通;每个所述的齿轮圆腔内有一个圆柱齿轮通过平键与旋转轴传动连接,旋转轴的键槽两侧分别有第二轴段和第一轴段,第一轴段还依次延伸有轴空载段和轴花键段,所述的第一轴段上过盈配合着第一轴承内孔,第一轴承外圆与所述的腔孔台阶过渡配合,第二轴段上过盈配合着第二轴承内孔,第二轴承外圆与轴承端盖上的端盖台阶孔过渡配合,轴承端盖上的台阶外圆与所述的齿轮圆腔过渡配合,3至6颗端盖螺栓将轴承端盖固定在所述的底座下凹面;所述的底座贯通槽滑动配合着双面齿条,双面齿条的两侧直齿条同时与所述的圆柱齿轮相啮合;双面齿条上的齿条通孔与齿条销轴之间可旋转滑动连接,齿条销轴两端铆接固定在所述的过渡连杆的连杆开叉通孔上;过渡连杆另一端的连杆小孔与连杆销轴之间可旋转滑动连接,连杆销轴两端铆接固定在摆动杆的摆杆侧壁下端的摆杆销孔上;所述的摆动杆上端有摆杆定位孔穿越所述的摆杆通槽与所述的摆杆定位销可旋转滑动连接,摆杆定位销两端铆接固定在所述的摆杆定位凹槽的定位销孔上;所述的摆杆侧壁在摆杆定位销与连杆销轴之间还铆接固定有拉簧动销,拉力弹簧一端头钩在拉簧动销上,拉力弹簧另一端头钩在所述的凸耳凹槽上的拉簧定销上,作为改进:所述的轴花键段上滑动配合有主动磁力叶轮,轴花键段外端上有轴用卡环挡住主动磁力叶轮,主动磁力叶轮两端都有一块主动磁极;所述的筒体底平面上轴对称布置有两个凸台圆柱轴,每个凸台圆柱轴滑动配合着所述的被动磁力叶轮,被动磁力叶轮两端都有一块被动磁极隔离着所述的简体底平面与所述的主动磁极相对应;且所述的圆柱形筒体(10)和所述的凸台圆柱轴(19)均为无磁性的奥氏体不锈钢材质,其化学成分重量比为:Cr:17~19%,Ni:7~9%,Mn≤1%,Cu:1.2~1.4%,Al≤0.05%,Si≤0.5%,C:0.06~0.08%,N≤0.4%,P:0.03~0.05%,S:0.02~0.04%,V:0.2~0.4%,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俞任,未经陈俞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