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传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0306.2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1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广滨;张洪泉;李杨;赵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11 | 分类号: | G01V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传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金属传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检测器是一种金属检测设备,它一般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对混合物品中金属杂质或人体携带的金属物质产生感应信号,已达到剔除和报警作用。而在金属检测过程中,金属检测传感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整个金属检测器的灵敏度、精确度及抗干扰性能等,因此必须慎重进行评估检测。一般的金属检测传感器无法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不能更好的与检测器配套使用,大大影响了检测进度,且耐高温性能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检测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金属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能起到防尘及绝缘的作用的金属传感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金属传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壳体,检测壳体表面包覆有绝缘材料层,检测壳体一内侧面安装有防尘腔室,防尘腔室上竖向安装有控制条,防尘腔室穿过控制条与一金属检测传感器连接,金属检测传感器上安装有透明保护件,透明保护件为两个,其顶部及底部均穿过金属检测传感器延伸在检测壳体外,金属检测传感器内安装有防尘罩,防尘罩内设有检测探头,检测探头穿过金属检测传感器与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连接,金属检测传感器另一侧安装有挡块,挡块与金属检测传感器固定连接,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一端位于挡块内,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外侧包覆有电磁屏蔽层,电磁屏蔽层上环绕有检测线圈,还包括定位块,定位块竖向设置在电磁屏蔽层及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外侧。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检测线圈不止一个,且均匀排列在电磁屏蔽层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透明保护件为两个,且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检测探头外包覆有耐火材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金属传感检测装置金属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能起到防尘及绝缘的作用,同时有效保护了冷金属检测器免受高温物体的危害,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壳体;2.控制条;3.防尘腔室;4.金属检测传感器;5.透明保护件;6.防尘罩;7.检测探头;8.挡块;9.定位块;10.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11.电磁屏蔽层;12.检测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金属传感检测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检测壳体1,检测壳体1表面包覆有绝缘材料层,检测壳体1一内侧面安装有防尘腔室3,防尘腔室3上竖向安装有控制条2,防尘腔室3穿过控制条2与一金属检测传感器4连接,金属检测传感器4上安装有透明保护件5,透明保护件5为两个,其顶部及底部均穿过金属检测传感器4延伸在检测壳体1外,金属检测传感器4内安装有防尘罩6,防尘罩6内设有检测探头7,检测探头7穿过金属检测传感器4与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10连接,金属检测传感器4另一侧安装有挡块8,挡块8与金属检测传感器4固定连接,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10一端位于挡块8内,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10外侧包覆有电磁屏蔽层11,电磁屏蔽层11上环绕有检测线圈12,还包括定位块9,定位块9竖向设置在电磁屏蔽层11及高温阻燃信号电缆线10外侧,所述检测线圈12不止一个,且均匀排列在电磁屏蔽层11上,所述透明保护件5为两个,且采用塑胶材料制成,所述检测探头7外包覆有耐火材料层。
本发明的金属传感检测装置金属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能起到防尘及绝缘的作用,同时有效保护了冷金属检测器免受高温物体的危害,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0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