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豌豆酱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79931.5 | 申请日: | 2014-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6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溪县傅家老屋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29 |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 地址: | 242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豌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益中气、健脾胃的豌豆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中国人常见的调味酱分为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甜面酱,和以豆类为主要原料的豆瓣酱两大类;肉酱、鱼酱和果酱作为调味酱已经不常见。这种地位在现代中国人的调味品里面也已然不存在了。随着酱制作工艺的进步,后来制酱之法也用于烹制其他非佐料菜肴,逐渐发展出一种烹调菜肴的方法,即酱法。
酱的成分可概括如次:含氮物质有蛋白质、多肽、肽。氨基酸有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等;此外,尚有腐胺、尸胺、腺嘌呤、胆碱、甜菜碱、酪醇、酪胺和氨。糖类以糊精、葡萄糖为主,也含少量戊糖、戊聚糖。大豆约含18%脂肪,在制酱过程中,基本上无变化,故酱中所含脂肪,基本上都存于豆瓣中。酱中所含酸类,其挥发者有甲酸、乙酸、丙酸等;不挥发者有乳酸、琥珀酸、曲酸等。其他有机物有乙醇、甘油、维生素、有机色素等;无机物除多量的水、食盐外,尚有随原料带入的硫酸盐、磷酸盐、钙、镁、钾、铁等。
酱刚开始并非作为调料,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而诞生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食物的日益丰富,酱的作用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主要的配食品变成了很具体的调味品。早时酱除有调味功能,还有除毒功能。到了明朝,豆酱的生产更为发展,而鱼、肉制则日渐被淘汰。制酱的技术亦普遍流传于城乡劳动人民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益中气、健脾胃的豌豆酱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益中气、健脾胃的豌豆酱,由以下份数比的组分组成,
豌豆 50-60份
面粉 30-40份
食盐 5-8份
食用油 1-2份
生姜 1-1.5份
辣椒 2-5份
五香粉 1-1.5份
蔗糖 1-2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益中气、健脾胃的豌豆酱,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将豌豆清除杂质后,用清水浸泡至完全发胀,持续22-26小时,洗净蒸熟。
(2)、将豆料倒在凉席上,与面粉相混拌匀,铺成3-5厘米左右厚度,覆盖上野地里的一种蒿菜或干净纱布。在室温25~30℃的条件下,任其发酵,约三五天即可长出深黄色的菌,放到室外晒干即为酱瑛。
(3)、将辣椒、生姜切碎备用。
(4)、酱瑛放入缸内,加入食盐、食用油、生姜、辣椒、五香粉、蔗糖等,并翻拌均匀,但注意不要满缸,缸口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约离缸口15厘米左右),盖上盖,用石灰泥或黄泥浆封住缸口,不使透气,防止细菌、雨水侵入,以致变质,在阳光下晒40~50日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补中益气、利小便的功效,是脱肛、慢性腹泻、子宫脱垂等中气不足症状的食疗佳品。此外,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食用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润肤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益中气、健脾胃的豌豆酱,由以下份数比的组分组成,
豌豆 500千克
面粉 380千克
食盐 50千克
食用油 9千克
生姜 10千克
辣椒 35千克
五香粉 1千克
蔗糖 15千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益中气、健脾胃的豌豆酱,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将豌豆清除杂质后,用清水浸泡至完全发胀,一般24小时左右,洗净蒸熟。
(2)、将豆料倒在凉席上,与面粉相混拌匀,铺成3-5厘米左右厚度,覆盖上野地里的一种蒿菜或干净纱布。在室温25~30℃的条件下,任其发酵,约三五天即可长出深黄色的菌,放到室外晒干即为酱瑛。
(3)、将辣椒、生姜切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溪县傅家老屋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郎溪县傅家老屋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9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滑动导向钻井的水平井着陆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感应地传输电能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