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行李秤重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79833.1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7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俊明 |
主分类号: | G01G19/00 | 分类号: | G01G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行李 秤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行李秤重器,尤指一种用于行李具有至少一重量感应器单元的秤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航空业普及与燃油费的攀升,业者为节省油耗成本纷纷对旅客收取可观的行李超重费用,但一般旅客旅途中不易携带秤重器材,以致无法准确量测行李重量导致超重,故有业者即推出便携式的吊钩秤,请参阅图11所示,该吊钩秤50包含有一吊环51、一本体52及一挂钩53,其中该吊环51用以将该吊钩秤50固定于一高于待测物处,该挂钩53用以吊挂待测物。
然而,现有技术的该吊钩秤50需将整个被秤物提起并保持产品稳定才可取得准确的秤重值,此方式缺点需耗费较大的力气提起行李才能取得准确的重量,尤其对于老弱或年幼者在使用上造成极大的困难,具危害身体健康的风险;且该吊钩秤50需设置于一高于待测物高度处才得以使用,若使用手提起该吊钩秤50的该吊环51,则在该吊钩秤50量测时须连带负担吊挂于该挂钩53的待测物的重量,因而难以保持产品稳定故无法测得准确的秤重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行李秤重器,并通过杠杆原理,达到让使用者省力与方便操作以取得行李重量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便携式行李秤重器包含:
一控制盒,包含有一外壳、一电路板与一显示单元,其中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外壳内,而该显示单元固定于该外壳的一表面,且与该电路板形成一电连接;及
至少一重量感应器单元,可选择地设置于该控制盒外壳侧边,并分别与该电路板形成一电连接;其中:
上述该电路板用以接收该重量感应器单元的重量量测信号,且计算出一真实重心重量值后显示于该控制盒的该显示单元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用该便携式行李秤重器时,是平放于地面,由该至少一重量感应器单元分二次量测行李底面二相对侧边的重量,由该电路板计算行李二侧重量后,即再依据杠杆原理获得行李的真实重心重量值;如此,使用者进行二次量测只要分别倾斜行李二侧,即可轻松完成行李底面二相对侧边的重量量测,而不需将整个待测物提起。本发明另具有简单结构,使其能达到小型化与轻量化的便携目的。
上述便携式行李秤重器中每一该重量感应器单元可包含有一上盖、一底座及一传感器,其中该上盖包含有一具有一孔洞的弹性片及一具有多个凸起部的承载片,该承载片用以抵靠于该弹性片之上,且该多个凸起部用以穿设于该孔洞;该传感器其包含有一固接部、一弹性部及一感应片,该固接部固接于该底座上,该弹性部与该底座呈一间隙,且该弹性部用以抵靠于该承载片的该多个凸起部,该感应片设于该弹性部之上,并与该电路板电连接。
较佳者,上述的便携式行李秤重器可还包含有两连接组件,每一该连接组件用以连结该控制盒与该对应的重量感应器单元;且各连接组件包含有第一臂与第二臂,该第一臂的一端枢接于该控制盒的外壳侧边,另一端与该第二臂的一端枢接,而该第二臂的另一端再与该重量感应器单元枢接。
较佳者,上述的该控制盒可还包含两发光单元,每一该发光单元用以与该电路板形成一电连接,且其固定于该外壳的一表面;其中该发光单元可为一LED元件,该显示单元可为一液晶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收纳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展开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控制盒的分解外观图。
图4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重量感应器单元的分解外观图。
图5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重量感应器单元的组合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所用杠杆原理的原理解释图。
图7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第一实施例使用外观图。
图8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第二实施例使用外观图。
图9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电路方块图。
图10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使用流程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便携式吊挂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行李秤重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1为该便携式行李秤重器收纳时的外观图,图2为该便携式行李秤重器展开时的外观图。该便携式行李秤重器包含一控制盒10、两连接组件20及两重量感应器单元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俊明,未经林俊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9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