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等果蔬内部害虫的驱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8046.5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桂明英;郭永红;张利菁;田永生;张沙沙;罗晓莉;张微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云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3***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内部 害虫 驱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将食用菌等果蔬内部的害虫驱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等一些果蔬在生长过程中极易遭受自然环境中的果蝇、蚤蝇、菌蚊等害虫的侵害,将虫卵产于果实内部,其幼虫蛀食果实,为了防治害虫,人工栽培食用菌及果蔬可通过控制成虫的繁殖及杀灭成虫,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及物理方式(通过控制风力、水力、光照等);而野生食用菌生长在自然山林间,呈零星分布,整个出菇期较长,但单个子实体生长较快,一般从出菇到采收3-7天,子实体缺乏防护,对害虫基本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及措施,一旦受到侵害,在子实体内从虫卵到幼虫仅8小时左右,每年采后在运输销售及加工过程中,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为了防虫滥用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野生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及安全,本发明采用调节控制气体成分及气压的物理方法,将采后的食用菌等果蔬置于密闭的装置中,控制密闭装置中的气压、氧气、氮气及二氧化碳含量,迫使食用菌及果蔬内部害虫在缺氧且不死亡的条件下中爬出来,从而达到驱除害虫的目的,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不仅能避免化学方法的危害,同时增强产品保鲜的效果,且方便易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食用菌等果蔬蛀食性害虫的危害,采用调节控制气体成分及环境气压的方法,在一可密闭容器反复进行快速降压、增氮降氧,增氧处理,刺激并迫使食用菌等果蔬内部的害虫因缺氧等不适条件向外爬出,从而达到驱除内部害虫的目的和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步骤为:
将食用菌或果蔬放入密闭的驱虫装置中,将装置中的气体抽出,然后快速充入氮气,控制装置内氧气含量在2%-3%,视产品的大小及害虫所在部位及害虫的活动情况,10分钟—1小时后放入空气,过10分钟—1小时再次进行抽气、充氮气、换气,如此反复2-3次,直到食用菌或果蔬内部不再有虫子爬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一:选择新鲜野生食用菌作为原料进行:
1、购自市场上新鲜牛肝菌、松乳菇作为原料;
2、把牛肝菌、松乳菇放入密闭的装置中;
3、将密闭装置内的气体抽出;
4、向密闭装置内充入氮气并控制装置内氧气含量在2%-3%,1h后换入空气,氧气达到正常水平,30min抽气后二次充入氮气,40min后开口换空气,30min后再次充入氮气,期间氧气含量都要控制在2%-3%;
5、观察无虫子继续爬出后,将牛肝菌取出,通过检测计算已爬出的虫子数量和残留在牛肝菌内的虫子,该方法驱虫率达到93%以上
实例二:选择新鲜杨梅作为原料进行:
1、以市场上新鲜杨梅作为原料;
2、把杨梅放入密闭的装置中;
3、向密闭装置内充入氮气,10分钟后换入空气,30分钟后二次充入氮气。期间氧气含量都要控制在2%-3%;
4、观察无虫子继续爬出后,将杨梅取出,通过检测计算已爬出的虫子数量和残留在杨梅内的虫子,该方法驱虫率达到9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云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云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80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流帧的时间稳定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企业内部即时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