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流气浮用穿孔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77889.3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1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潘学杰;韩买良;张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流 气浮用 穿孔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市政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的平流气浮池用穿孔板。
背景技术
现在一、二线城市普遍用水量接近城市供水极限,而城市用地却极度紧张,因此,效率高、占地少,水力负荷高的工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气浮工艺作为一种替代沉淀的固液分离工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它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根据经验,传统的气浮固液分离工艺分离区的设计水力负荷5~10m3/m2.h,为了保证出水的安全性,设计中常采用的水力负荷还达不到8m3/m2.h,这就使分离区的占地面积明显增大。 (2)传统的气浮工艺采用穿孔管出水,出水易短流,造成气泡污泥随短流的出水带出池外,造成水质较差、出水中带有较多气浮。
发明专利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平流气浮池水力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波动大等缺点,提供一种占地小、效率高的平流气浮池。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它包括与平流气浮分离区相邻的加压溶气释放前区(0),该区仅表示此气浮固液分离区前部相关铺助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区,絮凝区等。同时,平流气浮池还包括加压溶气释放区(1)和气浮分离区(2),加压溶气释放区(1)设有溶气释放管(01),气浮分离区(2)设有出水穿孔板(02)。平流气浮池还包括气浮分离区底部及侧面的出水区(3)。其中出水穿孔板具有一种独特的打孔方法,该方法的特征:靠近加压溶气释放区处孔径较大,靠近出水区处的孔径较小,从加压溶气释放区至出水区,打有孔径大致由大到小的过水孔,使水力流态实现由任意一个孔洞出水量相等,水从过水孔(001)均匀地流过出水穿孔板(02),使气浮池在整个水平截面内不发生短流情况,采用穿孔板后,出水水质优于用穿孔管收集的出水,使出水气泡大大减少,且使气浮池水力负荷大大提高。本发明的出水水力负荷达40m3/m2.h时,同时能保证出水水质基本稳定在浊度<2NTU,具有工作可靠、设计合理、大大节省占地、节省土建费用,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优点。此外,采用这种平流气浮穿孔板,可以提高气浮构筑物运行时的水力负荷,从而节省了占地面积。采用这种工艺,还可以使气浮出水中含有的微气泡数量减少,从而使气浮出水进入滤池之后,滤层产生气泡堵塞的可能性降低,滤池的工作周期延长。去除了携带大量有机物的微气泡,从而提高了气浮工艺去除微污染的能力。采用本发明的穿孔板替代原有的穿孔管,使出水更为均匀。根据待处理的原水水质的不同以及设计的水力负荷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穿孔板打孔方法。本发明具有工作可靠、设计合理和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平流气浮用穿孔板,靠近加压溶气释放区处孔径较大,靠近出水区处的孔径较小,从加压溶气释放区至出水区,孔径由大变小,使水力流态实现任一一个孔洞出水量近似相等;
具体实施方式二:穿孔板的一种独特的打孔方法,该方法的特征:靠近加压溶气释放区处孔径较大,靠近出水区处的孔径较小,从加压溶气释放区至出水区,打有孔径大致由大到小的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三:穿孔板参数可通过水力模拟计算,确定相关参数,包括过水孔直径大小,孔径间距、过水孔行数、过水孔列数,可以使出水孔板上的流量分布均匀,实现任意一个孔洞出水量相等;
具体实施方式四:穿孔板(02)为不锈钢板、铝板、UPVC板、HDPE板、PP板、PVC板、ABS板等类似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五:适用于平流气浮池。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平流气浮池穿孔板安装位置一种示意图;和
图2是根据本发明穿孔板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8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车座的塑料底盖
- 下一篇:一种竖直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