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7669.0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7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浩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器 | ||
1.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消音单元;
所述消音单元包括母消音单元和子消音单元;
所述母消音单元包括外筒、内筒、第一憎水玻璃丝布和第一吸音材料;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且具有环状间隙;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上和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上均铺设有所述第一憎水玻璃丝布,所述第一憎水玻璃丝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吸音材料;
所述子消音单元包括壳体、第二憎水玻璃丝布和第二吸音材料;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且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吸音材料将所述壳体填满,且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之间铺设有所述第二憎水玻璃丝布;
所述消音单元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子消音单元与所述母消音单元相对运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子消音单元置于所述母消音单元内,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内筒的内周面贴合;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子消音单元与所述母消音单元分离,所述子消音单元与所述母消音单元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壳体均为截面为正方形的中空柱体,所述消音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消音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对设置,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其中:
多个所述母消音单元和多个所述子消音单元在竖直和/或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以及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框架向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所述子消音单元置于所述母消音单元中;同一框架上,竖直或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母消音单元间隔距离等于所述外筒的截面的边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壳体均为截面为正六边形的中空柱体,所述消音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消音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对设置,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其中:
多个所述母消音单元和多个所述子消音单元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以及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框架向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所述子消音单元置于所述母消音单元中,所述第一框架上的所述外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框架上的所述外筒的外周面相贴合,且呈蜂窝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所述齿轮,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所述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带动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电动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轴与所述齿轮锁紧,所述电动机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行程限位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动机信号连接,其根据空气动力设备的变频装置的转速,计算空气动力设备所需风量及通风口的最优压力损失,向所述电动机发送信号,控制所述母消音单元和子消音单元的移动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为0.1mm~10mm,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开孔率均为8%~25%,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厚度均为0.3mm~1.5mm;
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0.1mm~10mm,所述壳体的开孔率为8%~25%,所述壳体的厚度为0.3mm~1.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憎水玻璃丝布的支纱为12x12、12x16或14x16;
和/或,所述第二憎水玻璃丝布的支纱为12x12、12x16或14x16。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材料为玻璃棉,所述玻璃棉的密度为24kg/m3~80kg/m3,且其吸音系数为0.6~0.95;
和/或,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为玻璃棉,所述玻璃棉的密度为24kg/m3~80kg/m3,且其吸音系数为0.6~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浩,未经刘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6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自动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
- 下一篇: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