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讯终端安全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7588.0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3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谢义燊;高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优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9 | 代理人: | 孟建勇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讯 终端 安全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指移动通讯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终端的普及率大为提升,同时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扩张,使用者可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如网上购物、游戏或网络聊天等。如此不可避免地需在移动通讯终端上存储许多重要的数据,如基本的联系人信息、个人身份信息及个人帐号信息等一些重要的信息,然而如果发生移动通讯终端遗失或被盗窃的情形,这些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人员利用,从而给移动通讯的所有者带来损失,因此如何保护移动通讯终端的安全使用为业界不断努力的一个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安全保护方法,用以解决移动通讯终端遗失或被盗窃后被他人使用及无法追踪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施本发明的移动通讯终端安全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方法:
移动通讯终端首次开机后,采集电话卡的信息并保存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内部存储器上,并修改此电话卡的个人识别密码,并将修改后的个人识别码保存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系统文件中,同时设置防盗追踪联系号码并存储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内部存储器内;
再次开机时,移动通讯终端读取系统文件中保存的个人识别密码,并与获取的电话卡的个人识别密码比较,如果相同则执行开机程序,否则提示电话卡不匹配,不再执行开机程序;
之后,该移动通讯终端将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地理位置和该移动通讯终端使用的电话卡的信息发送给预先设置的防盗追踪联系号码。
较佳地,该电话卡的信息可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及/或移动设备识别码。
较佳地,该防盗追踪联系号码设有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通过修改并存储个人识别密码,并在移动通讯终端启动时进行比较判断,从而令移动通讯终端与电子卡锁定,从而达到移动通讯终端与电话卡互相锁定,同时通过设置防盗追踪联系号码,该移动通讯终端将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地理位置和该移动通讯终端使用的电话卡的信息发送给预先设置的防盗追踪联系号码,从而可实现防盗追踪。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本发明的移动通讯终端安全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实施本发明的移动通讯终端安全保护方法的流程图。实施本发明的移动通讯终端安全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通讯终端首次开机后,采集电话卡的信息并保存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内部存储器(如非易失存储器)上,并修改此电话卡的个人识别密码(PIN码),并将修改后的个人识别码保存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系统文件中,同时设置防盗追踪联系号码并存储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内部存储器内;
再次开机时,移动通讯终端读取系统文件中保存的个人识别密码,并与获取的电话卡的个人识别密码比较,如果相同则执行开机程序,否则提示电话卡不匹配,不再执行开机程序;
之后,该移动通讯终端将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地理位置和该移动通讯终端使用的电话卡的信息发送给预先设置的防盗追踪联系号码。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电话卡的信息可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号)及/或移动设备识别码(MEID号)并保存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内部存储器上。
另外,使用者可以设置多个防盗追踪联系号码(如6个),在该移动通讯终端因个人识别密码不匹配而无法开机(即锁机),该移动通讯终端的系统程序(即通过后台运行的方式启动相应的功能)可将此移动通讯终端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此通过该移动通讯终端GPS定位功能获取)和此移动通讯终端正在尝试使用电话卡的信息(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及/或移动设备识别码等),以后台短信的形式,发给这些防盗追踪联系号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通过修改并存储个人识别密码,并在移动通讯终端启动时进行比较判断,从而令移动通讯终端与电子卡锁定,从而达到移动通讯终端与电话卡互相锁定,同时通过设置防盗追踪联系号码,该移动通讯终端将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地理位置和该移动通讯终端使用的电话卡的信息发送给预先设置的防盗追踪联系号码,从而可实现防盗追踪。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优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优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